2014年, 第4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4-03-31
  

  • 全选
    |
    探索开发
  • 何 涛, 顾宇昕, 谢 静, 林锡恩, 阮德亮, 梁宝荣
    涂料工业. 2014, 44(3):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一组基于间苯二甲酸单体制备的高、低酸值耐候端羧基聚酯树脂,以该树脂制备的粉末涂料通过干混后静电喷涂可获得良好的消光效果(光泽为21~28),涂膜外观细腻,耐候性卓越,耐老化时间明显比对照样的长。
  • 陆言球, 李 娟
    涂料工业. 2014, 44(3):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分步缩合聚合法合成了不同结晶度的聚酯树脂,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不同结晶度聚酯进行了表征,并利用改性测高法测定了不同结晶度聚酯树脂在熔融状态下对颜填料的润湿性,同时通过研究不同结晶度聚酯在粉末涂料中表现出的表观性能,进而探讨了结晶聚酯在热结晶过程中即低于熔融温度下的结晶过程在粉末涂料中对颜填料的润湿分散性影响,得出结晶聚酯不影响粉末涂料的挤出混合效果,但在颜填料添加量大时,会影响涂膜的表观性能。
  • 杨林燕, 张 舜, 吕 彤, 张新建
    涂料工业. 2014, 44(3): 9-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自制的具有聚合物结构的端羟基聚醚型3-羟基-2-萘甲酸衍生物作为合成C.I.颜料红57∶1的第二偶合组分,采用共偶合工艺对C.I.颜料红57∶1进行了水性化改性。研究了衍生物在颜料合成中的最佳添加量,着重讨论了改性后的C.I.颜料红57∶1在水介质中的分散性能。结果表明:衍生物的最佳添加量为理论生成颜料质量的5%;与未改性的颜料相比,改性后颜料粒径缩小一半;离心分散100 min后所得水性色浆比吸光度为0.166,色浆黏度下降至102.7 mPa·s,即改性后的颜料分散稳定性得到了明显提高。
  • 季兴宏, 浦绍瑞, 付双钦, 吴楠桦, 刘 畅, 陆小华
    涂料工业. 2014, 44(3): 14-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化学还原法将Ag纳米粒子担载到锐钛/TiO2(B)双晶材料上,并将其作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基底,用于有机探针分子4-巯基苯甲酸的痕量检测。研究表明:双晶氧化钛特殊的能带结构有利于光响应过程中电子-空穴的定向转移,从而比纯锐钛矿具有更优异的电子转移能力,因此能够得到更佳的SERS性能。这种现象表明,双晶氧化钛材料是SERS技术应用到检测领域的理想载体。
  • 工艺技术
  • 刘 琳, 徐金枝
    涂料工业. 2014, 44(3): 19-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原位无皂乳液聚合法,以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粒子为反应活性中心,取代传统乳液聚合中的乳化剂,以磷酸酯为功能单体合成了纳米二氧化硅/聚丙烯酸酯复合防锈乳液。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乳液反应体系稳定,乳液粒径约为100 nm,当纳米二氧化硅用量为主单体质量的4%~6%,磷酸酯功能单体用量为主单体质量的2%~4%时,乳液综合性能最佳。以该乳液为基料制备的水性防锈涂料防锈性能优异,经240 h耐盐雾试验测试,钢板表面无泡无锈蚀产生。
  • 袁美华, 古绪鹏, 宁 珅, 夏友谊, 杨建国, 乔红斌
    涂料工业. 2014, 44(3): 23-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聚苯胺乳液为防腐添加剂,制备了水性聚苯胺带锈涂料,研究了聚苯胺乳液在带锈涂料中的防腐性能及其对涂料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聚苯胺与转化剂及铁锈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聚苯胺具有增强涂料转化效果、提高涂层耐水和耐盐雾性能、赋予涂料自恢复性和抗锈能力等特性;聚苯胺可与转化剂及铁锈反应,生成大分子物质,该物质紧密附着在基材表面,加上聚苯胺的防腐性能,可以实现钢铁的长效防腐。
  • 左兆一, 刘方方
    涂料工业. 2014, 44(3): 29-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先用亚麻油为改性剂,合成不饱和聚酯树脂,制备原子灰并测试其性能。通过改变亚麻油的用量,考察了亚麻油用量对原子灰表干时间、耐冲击性、柔韧性等性能的影响,确定亚麻油的最适宜用量为占树脂总质量的27%(质量分数)左右。随后,引入亚油酸取代部分亚麻油,进行树脂合成和原子灰制备与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亚油酸与亚麻油质量比为1∶1时,原子灰的综合性能有较大提高。
  • 张 静, 杨永兵, 朱志开, 李锦春, 陈强,
    涂料工业. 2014, 44(3): 33-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为主单体,分别加入丙烯酸六氟丁酯(HFBMA)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HM)作为聚丙烯酸酯改性剂,制备了2种含氟丙烯酸酯核壳乳液。采用1H-NMR、TEM、DSC、EDS-SEM、Zeta电位及纳米激光粒度仪等表征了乳胶粒子的组成、结构、粒径及其分布以及乳胶膜表面氟元素的含量。研究了2种含氟单体的用量对乳液稳定性、乳胶膜吸水率、单体转化率、乳胶膜表面疏水疏油性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FHM的改性效果明显好于HFBMA。当DFHM的加入量为4%时,乳胶膜对水的接触角达到93.5°,吸水率降为11.54%,对正己烷的接触角达到82.0°;乳胶粒子的平均粒径70.02 nm,粒径分布窄(PDI=0.082),且具有核壳结构;SEM-EDS测试结果显示,制备的含氟聚合物在成膜过程中,氟元素更易向表面迁移,从理论的5.70%上升到13.47%,从而使乳胶膜具有更好的疏水和疏油性能。
  • 健康·安全·环境
  • 何维霖, 黄安尧, 蔡洁贤, 何 航, 廖正福, 汪 慧
    涂料工业. 2014, 44(3): 39-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硅溶胶为无机相,环氧丙烯酸酯为有机相,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有机和无机相间偶联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光固化环氧丙烯酸酯有机无机杂化耐刮擦涂料。利用FT-IR,SEM,和TGA等方法表征杂化涂料,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硅溶胶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涂料的耐刮擦性,涂膜光固化后热处理4 h,可以使涂膜耐刮擦质量达到最大值(400 g)。
  • 赵金强, 石耀东, 魏燕彦
    涂料工业. 2014, 44(3): 43-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聚四氢呋喃醚与聚环氧丙烷醚为柔性链段合成水性光固化聚氨酯,并制备乳液。研究了聚醚软段和小分子扩链剂的类型对乳液和涂膜性能的影响,以及固化时间、光引发剂的添加量对涂膜硬度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FT-IR)对树脂的结构进行表征,并采用动态光散射法(DLS)对乳液的粒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乳液平均粒径<65 nm;乳液经高温稳定测试、离心测试、冻融测试和稀释测试后絮凝率均<2.6%,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实验所得乳液在木材表面涂覆,基材光泽稍有提高;涂膜耐冲击性>50 cm,附着力为1级,铅笔硬度达到5H。
  • 林金娜, 李晓娟, 阮建凑
    涂料工业. 2014, 44(3): 5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正硅酸乙酯(TEOS)、二乙氧基二甲基硅烷(DDS)和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MS)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可紫外光(UV)固化的有机硅杂化涂料。探讨了有机硅的组成和用量以及盐酸、乙醇和水的用量对UV固化有机硅杂化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度交联的SiO2网络结构中引入线性Si—O—Si链段,且杂化涂料中的有机与无机网络间以共价键的方式结合,使得涂膜既有高硬度又有良好的柔韧性;当TEOS、MPTMS和DDS的物质的量比为3∶1∶2时,涂膜的性能最佳,透光率为94.8%,摆杆硬度为0.72,附着力为0级,柔韧性为4 mm,耐冲击性为35 cm。
  • 袁 腾, 商 武, 王邦清, 周显宏, 王 锋, 涂伟萍
    涂料工业. 2014, 44(3): 54-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最佳合成条件下,将自制的聚氨酯丙烯酸酯(PUA)低聚物作为基础树脂应用在紫外光固化涂料中,详细考察了低聚物、活性单体、引发剂对涂膜性能,主要包括附着力、硬度、耐冲击性、耐磨性、柔韧性、耐水煮性、耐腐蚀性的影响。在讨论了低聚物、活性单体、光引发剂对涂膜性能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实验,不断调整涂料配方,最终获得了适用于塑料基材、涂膜综合性能优良的涂料配方。
  • 标准及检测
  • 於 杰, 苏春海, 方健君, 盛 帆
    涂料工业. 2014, 44(3): 6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HG/T 4336—2012《玻璃鳞片防腐涂料》工作的编制过程,阐述标准制定的原则、标准适用范围、产品分类,论述标准检测项目和技术指标、试验方法确定的依据。
  • 涂装技术
  • 刘 宏, 胡彩 玲, 刘碧雄
    涂料工业. 2014, 44(3): 63-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聚酯/TGIC铝型材专用粉末涂料的非等温固化反应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粉末涂料固化反应过程,采用温度-升温速率图外推法确定了该体系的特征参数凝胶温度(To)、固化温度(Tp)和后处理温度(Tf)分别为122℃、150℃、206℃;通过DSC测试分析,确定了该体系粉末涂料的最低固化温度为120℃左右,静电喷涂较佳的固化工艺参数为200℃/20 min,为铝型材粉末涂料静电喷涂固化工艺过程控制的确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 庞留洋, 薛晓仓, 范青长
    涂料工业. 2014, 44(3): 68-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弹体喷磷-静电喷涂工艺,根据不同弹体材质、机械性能和结构特点,制定了典型的工艺流程并确定了主要工序的施工参数;根据积累的经验提出了喷涂工艺的生产管理要求;针对弹体在喷磷-静电喷涂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并从人、机、料、法、环、测及现场管理等方面阐述了各种因素对产品涂层防腐质量的影响。
  • 科学视点
  • 万祥龙, 郝国防, 王 叶
    涂料工业. 2014, 44(3): 75-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防治大气污染的环保法规与政策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讨论了特殊危险原料与对涂料产品的环境标志认证,分析了从源头控制涂料工业对环境的污染的可能性,提出了不同种类的涂料进行清洁生产的方式,最终讨论了为使涂料生产达到环保标准要求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