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4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3-01-01
  

  • 全选
    |
    探索开发
  • 吕君亮, 赵 平
    涂料工业. 2013, 43(1): 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乙二醇(PEG40)、2,2-双羟甲基丙酸(DMPA)和甲基丙烯酸 -2-羟 乙酯(HEMA)为主要原料合成光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体(WPU),再让接枝了硅烷偶联剂 KH-570的碳纳米 管(CNTs)与该预聚体原位聚合制备 WPU/CNTs乳液,加入光引发剂后交联固化得到聚氨酯复合膜。研究了其电学性 能和力学性能,通过透射电镜(TEM)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过硅烷偶联处理的碳纳米管更均匀地分 散在聚氨酯膜中,当 CNTs质量分数为 0.6%时,复合涂膜的拉伸强度为15.34MPa,断裂伸长率为30.62%,拉伸模量176 .84MPa,耐冲击强度为10.14kJ·m-2 ,涂膜具有半导体性质,可用作抗静电材料。
  • 盛伟明, 王德海, 蔡万泼, 张周达, 寿晓红
    涂料工业. 2013, 43(1): 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熔融复合的方法,制备了具有微结构的聚乙烯蜡(PEW)/分子筛复合粒子。利用接触角测试仪、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等表征了复合粒子的性能与形态,并探讨了复合粒子的形态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PEW粉,具有微球结构的复合粒子表现出更低的表观表面能,表观表面能由31.0mJ/m2降为14.7mJ/m2,水接触角由135°提高到147°。
  • 张 燕, 吴 茜, 王 欢, 张胜文, 刘晓亚
    涂料工业. 2013, 43(1): 8-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异佛尔酮 -二异氰酸酯(IPDI)、2,2-二羟甲基丙酸(DMPA)、丙烯酸羟乙酯(HEA)及相对分子质量为 2 000的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聚己内酯二醇(PCL)、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BA)、聚碳酸酯二醇(PCD)等 4种不同的二元醇为主要原料,用丙酮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的紫外光固化的水性聚氨酯乳液,并分别对其粒径、黏度及固化 膜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 PCD为软段所制备的乳液粒径最小,其固化膜综合力学性能较好。
  • 张 辉, 崔燕朋, 强西怀, 董艳勇
    涂料工业. 2013, 43(1): 1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阳离子聚乙烯(PE)蜡乳液与阳离子树脂混合成膜,考查了蜡乳液对涂膜力学性能、耐水性和耐溶剂性 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 5∶55≤m(PE蜡乳液)∶m(阳离子树脂)≤20∶40时,PE蜡乳液可改善丙烯酸树脂膜和聚氨 酯膜的抗张强度和撕裂强度等力学性能,并能提高涂膜的耐磨性、耐水性和耐溶剂性。
  • 韩建祥, 胡孝勇
    涂料工业. 2013, 43(1): 15-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丙烯酸羟丙酯(HPA)、1,6-己二异氰酸酯(HDI)三聚体为主要原料合成低相对分子质量三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PUA)低聚物,以该低聚物为主体树脂,添加活性稀释剂、丙烯酸共聚体系、光引发剂及其他涂料助剂制成紫外光(UV)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涂料。同时对 UV固化膜性能进行研究,分别讨论了主体树脂含量、活性稀释剂含量、丙烯酸体系含量及光引发剂含量对 UV固化涂膜性能的影响,进而对涂料不同组分的种类及配比进行优化,确定了紫外光(UV)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涂料的工艺配方,研究结果表明:该涂料的玻璃化温度(Tg)为 60.9°C,涂膜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 昌兴龙, 古绪鹏, 袁美华
    涂料工业. 2013, 43(1): 19-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丙烯酸丁酯改性三乙烯四胺(TETA),以环氧树脂 E-51为封端剂,制备水性环氧固化剂。研究表明:在反应温度为 70°C、反应时间为 3h、n(三乙烯四胺加成物)∶n(环氧树脂)为 2∶1时,制备的水性环氧固化剂性能优良,与环氧乳液配制的涂料的涂膜具有硬度高,附着力好、流平性好、光泽高等优点。
  • 庄立新, 王明芳, 张铭勉
    涂料工业. 2013, 43(1): 23-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涂层作为一种织物用面料的后整理方式,近年来不断推陈出新,在当今国际市场上新产品层出不穷,涂层不仅能改善织物用面料的外观和风格,还能根据涂层的不同性能使织物具有防水、透气透湿及抗静电、抗紫外线等多种功能。本研究测试分析涂料的磨损对涂层面料性能的影响,对比了 PU涂层、PU涂白织物的各项性能及不同摩擦次 数后面料性能的变化。
  • 张 浩, 朱庆明, 刘秀玉, 黄新杰
    涂料工业. 2013, 43(1): 27-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自制Cu-TiO2光催化涂料,针对光催化涂料降解甲醛气体的效果与光催化时间的关系,利用环境测试舱模拟可见光源下的室内环境,从而获得甲醛气体浓度实测值。根据甲醛气体浓度实测值,分析GM(1,1)预测模型所存在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指数平滑技术和灰色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一新的EX-GM(1,1)预测模型。该模型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实测值的随机性,还可以将实测值序列变换成规律性强的呈指数变化的序列,从而提高模型的预测精确度,其平均误差为-0.507%,尤其提高了Cu-TiO2光催化涂料降解甲醛效果预测过程后期(420~510min)的精确度,其平均误差为-0.168%。EX-GM(1,1)预测模型的建立将为光催化涂料性能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 工艺技术
  • 蔡青青, 孔志元, 史立平, 殷 武, 何庆迪
    涂料工业. 2013, 43(1): 32-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重点考察了影响凝胶粒子稳定性的一些主要因素,确定了凝胶粒子的制备路线,通过选择合适型号及用量的凝胶材料、无机保护胶、水性颜料浆以及硅丙弹性乳液,并对产品性能进行综合测试及评价后,制备出了一种综合性能优异尤其是贮存稳定性好的水性多彩弹性外墙涂料。
  • 徐绍娟, 王平华, 刘春华, 陈 伟
    涂料工业. 2013, 43(1): 36-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80)和聚醚二元醇(N210)为主要原料,1,4-丁二醇(BDO)为小分子扩链剂,乙二胺基磺酸钠(A95)为亲水扩链剂,成功制备了磺酸型水性聚氨酯。研究了A95含量对水性聚氨酯乳液及胶膜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FT-IR)、透射电镜(TEM)、热重分析(TGA)、粒径和力学性能测试等分析手段研究了乳液及其涂膜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水性聚氨酯乳液粒子规整性较好,分散均匀;随着A95含量增加,粒径逐渐减小;当A95含量为5%时,乳液具有良好的室温贮存稳定性,胶膜的综合性能优异。
  • 祝宝英, 陈卫东, 张汉青, 朱 柯, 庄振宇, 许 飞
    涂料工业. 2013, 43(1): 39-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环氧树脂 E-51与甲基二乙醇胺(MDEA)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反应,再利用乙酸中和叔胺,制备出反应型季铵盐乳化剂树脂;将该乳化剂树脂与环氧树脂 E-20按照一定比例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接枝反应,得到水性环氧乳液。对环氧乳液进行了 FT-IR表征,考察了反应型季铵盐乳化剂树脂与环氧树脂 E-20的比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水性环氧乳液稳定性、粒径、配漆后涂膜性能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 60~70°C下,反应型季铵盐乳化剂树脂加量为 8%时,制备的水性环氧乳液具有较好的贮存稳定性,与水性环氧固化剂配漆后的涂膜具有较好的耐盐雾、耐酸碱性能和良好的力学性能。
  • 马建中, 吴喜元, 鲍 艳, 王华金
    涂料工业. 2013, 43(1): 44-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核壳型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系统考察了引发剂(过硫酸铵)用量对乳液聚合过程中单体转化率、聚合稳定性、乳胶粒粒径及其分布、乳液黏度及 Zeta电位的影响,探讨了其内在影响机制,并采用红外(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及透射电镜(TEM)对乳胶粒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乳胶粒的 Zeta 电位随着引发剂过硫酸铵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合适的引发剂用量可使合成的复合乳胶粒粒径较小且粒径分布较窄;引发剂用量较大会使复合乳胶粒在聚合过程中发生聚并,但所得乳液在贮存过程中稳定性较好;当引发剂用量为 0.4% ~0.8%(占单体混合物的质量分数)时,单体均能参与反应,极少有残余,并且所得乳液呈明显的核壳结构。
  • 王 婷, 刘 仁, 刘晓亚
    涂料工业. 2013, 43(1): 49-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一种资源丰富、廉价易得、环境友好的绿色可再生、可降解原料———环氧大豆油(ESO),分别与丙烯酸(AA)以及羧酸A272、A218反应,制备分子结构中含有可紫外光固化不饱和双键的环氧大豆油丙烯酸酯(AESO)预聚物,用红外和热重对所得AESO系列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将其应用于UV固化配方研究,对所得光固化膜的性能进行表征。最后将所得的大豆油系列丙烯酸树脂与传统石油基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光固化过程及固化膜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环氧大豆油丙烯酸树脂光固化体系黏度小,配方可调控性强,且光固化膜较为平整光滑,硬度适中,具有很好的柔韧性和附着力。
  • 刘 鹤, 徐 徐, 高 宏, 商士斌,
    涂料工业. 2013, 43(1): 53-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松香改性多元酸马来海松酸合成了马来海松酸聚酯多元醇(MAPP),考察了制备 MAPP过程中的诸 多影响因素,包括催化剂种类和用量、常压下反应时间、二元醇的种类、反应温度以及醇酸的物质的量比、减压反应时 间等,并对制备产品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了高效凝胶色谱(GPC)表征。最终得出制备高性能 MAPP的最优方案,即反 应物在常压下于 20°C反应 4h,催化剂选择 0.10%(质量分数)氧化锌、在减压下反应 3h、n(二甘醇)∶n(马来海松 酸)为 1.20。利用所研制的 MAPP制备的水性聚氨酯(WPU)具有更高的硬度、更强的拉伸强度和更好的耐水性。
  • 应用研究
  • 俞如越, 姚伯龙, 许允生
    涂料工业. 2013, 43(1): 56-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活性催化剂载体 γ-Al2O3负载二氧化钛制备光催化剂。采用溶胶 -凝胶法得到负载型的 TiO2,在 450°C下煅烧得到最终样品。研究了不同 γ-Al2O3 负载量的光催化剂对甲基橙的降解效果,并对其进行了 FT-IR、 XRD、EDS、TG、SEM、FESEM等表征。结果表明:煅烧后的样品 TiO2 表面负载有 γ-Al2O3,TiO2 晶相主要以锐钛矿相 和金红石相存在,随着 γ-Al2O3负载量的提高,金红石的比例越来越少,主要以锐钛矿相存在,但 γ-Al2O3负载量过 高时,锐钛矿相特征趋于消失。通过对比不同负载比例的光催化剂降解效果,得出最佳催化效果的 γ-Al2O3 负载量 为 20% ~25%,过高地负载 γ-Al2O3 会对紫外光线产生遮挡作用,影响光降解率。
  • 郑 欣, 张鹏飞, 李江萍
    涂料工业. 2013, 43(1): 59-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特殊技术改进常规氟碳涂料,研制了自清洁、耐沾污氟碳涂料,实验结果表明该涂料具有良好的雨水 自清洁效果和优异的涂膜综合性能。
  • 高新华, 王 丹, 王华进, 姜清淮, 赵 薇,
    涂料工业. 2013, 43(1): 63-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铝合金 2024-T3防腐蚀问题,通过合成自乳化环氧固化剂,采用无铬防腐颜料,开发出一款水性无 铬防腐底漆。讨论了影响漆膜性能的各种因素,并与国外同类产品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产品在 性能上超过了进口水性环氧底漆,可作为目前含 Cr6+水性环氧底漆的替代品。
  • 杨少武, 刘 祥, 曹献龙, 艾小芳
    涂料工业. 2013, 43(1): 67-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玻化微珠在隔热保温厚质腻子中的最佳、最大质量比,以及抗裂纤维、可再分散胶粉对隔热保温厚质腻子粘接强度的影响。重点研究了不同比例的玻化微珠改性剂对隔热保温厚质腻子的粘接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取将不同粒径玻化微珠合理复配的方法,可以获得最大的体积密度、最低的容重、最低的导热系数。使用抗裂纤维、可再分散胶粉虽然可以提高粘接强度,但是提高幅度有限,不能满足产品技术要求。采用玻化微珠改性剂对玻化微珠表面进行改性,可以大幅度提高隔热保温厚质腻子的粘接强度,达到 0.065MPa,使腻子满足厚质涂装的要求。
  • 标准及检测
  • 张大亮, 徐 鹏, 张文敏, 李玉飞
    涂料工业. 2013, 43(1): 71-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CNAST0527能力验证的统计结果表明,当前我国相关实验室间溶剂型木器涂料中可溶性铅、铬重金属含量检测结果的差异很大。结合实验室反馈的原始记录、问卷调查以及实验研究,分析了涂膜涂布方式、涂膜厚度、干燥方式与时间、粉碎方式与颗粒大小、萃取溶液酸度、搅拌方式及搅拌频率以及测试仪器种类、仪器条件设置、标准曲线绘制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并分别提出了建议。研究指出:前处理过程各环节方法不统一是检测结果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建议实验室研究制定与标准相应的详细的前处理作业指导书,提高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 科学视点
  • 曹高华, 夏正斌, 牛 林, 孙雪娇
    涂料工业. 2013, 43(1): 75-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有机-无机核壳型复合材料因其优良的性能而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简述了制备有机核-无机壳型复合粒子的2种方法:化学法和物理法;重点对壳层为氧化物和金属单质、核为聚合物的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应用进行了讨论;分析了目前有机核-无机壳型复合粒子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