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第45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5-09-01
  

  • 全选
    |
    探索开发
  • 张国标, 姚伯龙, 齐家鹏, 王利魁
    涂料工业. 2015, 45(9): 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对苯乙烯磺酸钠(SS)与丙烯酸(AA)共聚物合成制备光敏性掺杂剂G-PSA,并以G-PSA为水性分散剂和电荷平衡掺杂剂制备PEDOT(聚3,4-乙撑二氧噻吩)/G-PSA,采用多羟基醇二次掺杂增强其导电性,并对其进行一系列表征分析。将其与水性丙烯酸乳液共混制备导电涂料。研究发现,对比商品级水性掺杂剂聚对苯乙烯磺酸钠(PSS),PEDOT/G-PSA薄膜经UV固化后形成交联网状结构,其耐水性和环境稳定性有较大的提高,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电导率;由其制备的抗静电涂料具有良好的透明性、附着力与电导率。
  • 刘海峰, 杨 番, 张 涛, 李天龙
    涂料工业. 2015, 45(9): 8-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1,2-二(三乙氧基硅基)乙烷(BTSE)为原料制备硅烷偶联剂水解液,考察水解液在马口铁片、铝片表面固化后的防护效果。研究了醇的种类、含量及BTSE含量对获得水解液时间的影响,最优条件下,当乙醇含量为9%、BTSE含量为40%、水含量51%时,不透明的未水解溶液水解16 h后即可获得澄清水解液;通过控制水解液的pH、选择合适阻聚剂,水解液可以在室温下稳定存在160 h以上;利用极化曲线法、盐雾实验等对水解液固化成膜后的防护效果进行测试,发现水解液单独使用时对铝片的防护效果大于1 000 h,与锌粉配合使用后对马口铁片的防护期长达500 h。
  • 高晓辉, 李玉峰, 祝晶晶, 赵荣霞, 樊丽权, 童丽萍
    涂料工业. 2015, 45(9): 13-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叔碳酸乙烯酯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功能单体,合成叔碳酸乙烯酯-硅烷改性丙烯酸酯(叔硅丙)乳液,并添加纳米SiO2和纳米蒙脱土等无机材料制备复合防腐蚀涂层。通过接触角、吸水率、电化学阻抗谱、极化曲线、盐雾试验等测试研究了乳液种类及无机纳米材料种类对涂层耐水性和防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叔碳酸乙烯酯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引入可以有效提高涂层的耐水性和防腐蚀性能,无机纳米材料的加入,尤其是蒙脱土的加入可以进一步提高涂层的防腐蚀性能。复合涂层的吸水率仅为0.7%,腐蚀电流密度为2.91×10-9A/cm2,电化学阻抗可达1.9×108 Ω,盐雾试验240 h后无腐蚀扩散现象。
  • 张 杰, 杨 帆
    涂料工业. 2015, 45(9): 19-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一系列不同结构的自制季铵羧酸盐催化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三聚反应并对其催化选择性进行研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三聚反应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对GPC数据的分析处理,研究了催化剂结构与三聚反应选择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自制季铵羧酸盐可以有效催化HDI的三聚反应,其结构的变化导致了明显的催化选择性差异;随着季铵羧酸盐催化剂中羧酸根上碳链长度的增加,三聚催化选择性呈增大趋势,而羧酸根电子效应的变化则对三聚催化选择性影响较小。
  • 工艺技术
  • 沈 航, 王 夏,
    涂料工业. 2015, 45(9): 24-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市面上的反射隔热涂料多以白色系为主,色调单一,耐沾污性差,反射性能在污染后快速下降;同时,对彩色反射涂料的性能评估亦缺乏足够的实验工作。为此,研究设计了采用钛白-空心玻璃微珠体系为底层,无机混相颜料-辐射粉体系为面层的双层反射隔热涂层结构。经测试,白色底漆可有效提高涂层体系的近红外反射率,玻璃微珠的底层配置可使涂层体系获得更加优良的耐沾污性能;并对市售易得的无机混相颜料进行了评估;对反射隔热涂料进行了调色并对制备的涂层进行了光谱分析;对于价格高昂但反射率不太理想的部分色彩进行复合调配,优化了产品性能并降低材料成本。
  • 孙曙元, 徐 杰, 王振东, 蒋伟洁, 顾广新, 王文春
    涂料工业. 2015, 45(9): 32-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的磷化前处理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危害,而硅烷前处理具有很好的环保性。对Q235钢材表面采用不同清洁度、不同除锈等级条件下制备了硅烷膜,通过能谱测试(ED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硅烷处理后的表面元素成分、形貌特征。在硅烷前处理后喷涂底漆,研究了试板在3.5%Na Cl(质量分数)溶液中的电化学阻抗行为和耐中性盐雾性能,结果表明:工程机械结构件在进行硅烷前处理之前,基材除锈等级必须达到Sa2.5级,清洁度达到1级,才能满足工程机械涂装要求。
  • 何智宇, 周元林, 谢长琼, 代 海, 刘希伟, 李永升
    涂料工业. 2015, 45(9): 39-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为反应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为活性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水为分散介质,采用预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三元体系可剥离涂料,利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 H-NMR)、原子吸收光谱仪、热重分析(TG)和激光粒度分析方法对其结构、热稳定性及相形态进行研究;并且在不同单体配比条件下,对产物微球的粒径和粒径分布以及合成产物在不同基材表面的成膜性及可剥离性进行了研究;同时考察了涂料对模拟核素Cs+、Sr2+ 以及Cs++Sr2+的去污效果。结果表明:实验成功合成了目标产物,该产物热分解温度为376℃,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涂料能在不同基材表面连续成膜且完整剥离,具有优良的成膜及可剥离性;对模拟核素Cs+、Sr2+ 以及Cs++Sr2+的吸附去污率均能达到85%以上。
  • 李 健, 芦永红, 万 凯, 于良民, 徐海波
    涂料工业. 2015, 45(9): 44-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对实验室自制的纳米钛黑进行表征,并作为在环氧树脂涂料中的添加剂与纳米TiO2进行了对比分析。用耐冲击性、柔韧性和附着力实验评价复合涂料的力学性能;采用10%的硫酸、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天然海水长期浸泡,以及中性盐雾加速试验进行耐腐蚀性能评价。结果表明:钛黑主要成分为TiO和Ti2O3,其晶粒粒径均小于50 nm;与添加3%的纳米TiO2的涂料相比,添加2%的钛黑后,涂料的力学强度和防腐效果显著提高,显示出在涂料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健康·安全·环境
  • 尹雨晨, 雷 辉, 曾一兵, 罗正平
    涂料工业. 2015, 45(9): 48-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比较了4种浅色导电填料的性能特点,采用羟基丙烯酸分散体为成膜物质,钛白粉和导电钛酸钾为颜填料,添加润湿分散剂、消泡剂、增稠剂,制备了水性浅色防静电涂料。当颜基比为1∶1,钛白粉/导电钛酸钾质量比为0.4时,涂层半球发射率0.91,太阳吸收比0.50,体积电阻率7.65×105 Ω·m,具有良好的防静电及热控效果。环境防护实验表明,涂层拥有良好的耐液体介质、耐湿热、耐盐雾和耐老化性能。
  • 郭会良, 蔡平雄
    涂料工业. 2015, 45(9): 53-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从钛白粉的粒径分布、颗粒形状和二氧化钛含量3个方面分析了钛白粉吸油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钛白粉粒径分布越窄时,吸油量越大;层状颗粒吸油量最小,球状次之,杆状颗粒吸油量最大;二氧化钛含量越高,吸油量越小。这3个因素对钛白粉吸油量的影响分别可以用包裹理论、填充理论和吸附理论来解释。
  • 标准及检测
  • 邓江华, 昌慧娟, 谭帅霞, 陈燕文, 王 进
    涂料工业. 2015, 45(9): 58-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聚醚多元醇混合物羟值的方法。样品中羟基与对-甲苯磺酰异氰酸酯(TSI)反应形成酸性氨基甲酸酯,加入少量的水使过量的TSI形成磺酰胺,用四丁基氢氧化铵(Bu4NOH)滴定形成的酸性氨基甲酸酯,计算羟值的含量。测试结果与邻苯二甲酸酐酰化法基本一致,该方法能避免使用有毒且味道难闻的吡啶试剂,且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对环境友好。
  • 应用研究
  • 李国军, 许昭展, 姚 煌, 张玉国, 张 红, 方 博
    涂料工业. 2015, 45(9): 61-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农用汽车底盘涂装特点,制备了1种干燥快、初期耐水性好、涂层防锈性好、可厚涂不流挂的水性底盘防腐涂料。探讨了主要成膜树脂、分散剂、消泡剂、增稠剂和颜料体积浓度(PVC)对涂料的施工性能、储存性能以及涂膜性能的影响。
  • 杨 波, 姚 宇, 黄海山, 饶正伟
    涂料工业. 2015, 45(9): 69-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家庭用车的车内噪音控制和空气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噪声的治理主要是通过对噪声源、传播途径的控制以及对接受者的保护来实现。其中,在对噪声源的治理和传播途径的控制方面,高分子阻尼材料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此,水性环保阻尼涂料的使用已成为轿车噪声控制的发展趋势,文中以沃尔沃汽车成都工厂为例介绍了水性阻尼涂料在轿车领域的应用及建议。
  • 涂装技术
  • 皮 沁, 邢汶平, 葛 菲
    涂料工业. 2015, 45(9): 74-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并研究了水性免中涂工艺机器人雾化器污染的有效解决措施。描述了水性免中涂工艺机器人自动喷涂工艺段B1/B2涂层漆雾污染的表现形式。通过对机器人自动段漆雾污染原因进行的详细分析,从对位、错位两种不同的机器人喷涂方式,不同的机器人喷涂工艺参数、设备工艺参数等方面,验证各涂层减小漆雾污染、降低人工清洗机器人雾化器频次的有效措施,同时验证了漆雾防污染调整措施对涂膜外观质量及颜色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确定了降低机器人污染问题的相关调整措施和建议。
  • 武京斌, 梁 健
    涂料工业. 2015, 45(9): 79-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降低国内老汽车工厂涂装车间VOC的排放,建议的措施是对其工艺流程、规划布局进行更新,并根据新的工艺进行系统升级改造,以达到日益提高的环保要求。同时为了避免老工厂涂装车间报废和建造新涂装车间的高额投资,将老工厂溶剂型涂装工艺改造为水性涂装工艺是一个可行的办法。文中对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东岳工厂水性漆改造项目的工艺布置和改造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其中改造后涂装车间的VOC排放能减少约530 g/台,每年的减排量可达约140 t;同时,车身表面的外观质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 科学视点
  • 吴乐, 陶乃旺, 江水旺
    涂料工业. 2015, 45(9): 83-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欧盟颁布的涂料中禁止添加季铵盐的草案,控制季铵盐类化合物的使用势在必行.文中介绍了季铵盐的物理化学性质、主要应用以及危害,并综述了化学分析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季铵盐检测分析方法.针对涂料有机无机成分复杂等特点,涂料中季铵盐的提取、净化等前处理是该检测方法的重点研究内容.提出使用超声萃取、液相-液相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等分离提纯季铵盐的方法,并对比这几种检测方法的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