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第42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2-11-01
  

  • 全选
    |
    探索开发
  • 李庆喜, 孔 霞, 朱延安, 瞿金清
    涂料工业. 2012, 42(11): 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二羟甲基丙酸(DMPA)胺化后作为亲水扩链剂成功制备出不含N-甲基吡咯烷酮(NMP)和有机锡的聚氨酯水分散体(PUD),研究了胺化工艺对PUD制备过程及乳液性能的影响,并对涂膜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胺化工艺不仅可以避免使用NMP和有机锡催化剂,而且可得到性能优异的PUD。该工艺简单,具有环境友好的优点。
  • 姜 丽, 许甜甜, 叶锦刚, 汤嘉陵
    涂料工业. 2012, 42(11): 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合成了一种新型磺酸型水性聚氨酯扩链剂,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方法证明了其化学结构,并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聚酯多元醇反应,制备出了高固含量、高性能的磺酸型水性聚氨酯(WPUS)。与合成的羧酸型水性聚氨酯(WPUC)对比发现:(1)WPUS的固含量可达50%以上,而WPUC最高仅有38%;(2)WPUS的粒径比WPUC更小;(3)WPUS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4)WPUS的弹性模量远远高于WPUC,且断裂伸长率仍保持较高水平;(5)WPUS耐水性不如WPUC,但耐溶剂性比WPUC好。
  • 朱风利, 高俊刚, 杨建波, 刘孝谦
    涂料工业. 2012, 42(11): 8-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制备了阴离子型聚氨酯丙烯酸酯,并以此为乳化剂制备了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APTMS)改性的双酚S环氧丙烯酸酯(BPSA)/聚氨酯丙烯酸酯(PUA)水性涂料。FT-IR研究表明,该涂料可使用紫外光进行固化;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及动态力学谱仪(DMA)等研究分析表明,自由基引发的非等温固化反应可用自催化Sesták-Berggren(S-B)动力模型描述,该组分体系具有良好的相容性,MAPTMS的加入可改善涂膜的热性能,当硅烷偶联剂含量为8%时,玻璃化温度Tg达到最大,与纯组分相比提高了11.5℃。光固化涂层有很好的耐酸/碱性、附着力和硬度。
  • 金 银, 王德峰, 朱小飞, 王炳才, 朱红军
    涂料工业. 2012, 42(11): 13-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1,5-己二烯-3,4-二醇(DVG)与烯丙基丁二酸酐(ASH)的酯化产物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再与丙烯酸酯化,制得低黏度同时柔韧性较好的改性环氧丙烯酸酯预聚物。对合成改性环氧丙烯酸酯的反应温度、投料比、阻聚剂的选择及用量、催化剂的用量进行了研究,得出最佳反应条件。并讨论了不同组分配比对涂膜固化性能的影响。
  • 杨 升, 周 瑜, 林银利, 杨明华, 郑加英, 高 文, 黄 丹, 陈红祥
    涂料工业. 2012, 42(11): 18-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与聚乙二醇(PEG)进行本体聚合得到聚氨酯预聚体,并通过十六醇封端、1,2-十四碳二醇扩链合成了水性聚氨酯(WPUT)缔合型增稠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乌氏黏度计表征了WPUT的结构。通过黏度的测定研究了疏水性扩链剂、PEG/HDI物质的量比、PEG的相对分子质量、WPUT含量等因素对水性聚氨酯乳液增稠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水性扩链剂的引入提高了WPUT的增稠效果;另外发现减小PEG/HDI物质的量比值、PEG相对分子质量为6 000并在较低浓度范围内提高染料体系中WPUT含量时,WPUT对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增稠效果更加明显。
  • 刘子珣, 卢 珣
    涂料工业. 2012, 42(11): 22-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和丙基三甲氧基硅烷(PTMS)为原料,通过二者的水解共缩聚反应制备了改性甲基硅树脂涂料,该涂料所形成的涂层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利用电导率仪着重研究了MTMS和PTMS的水解反应的条件,以使二者能够更好地水解共缩聚。研究了MTMS/PTMS的物质的量比、加水量、蒸馏反应温度和时间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TMS/PTMS物质的量比为3∶1、H2O/烷氧基硅烷物质的量比为4∶1时,将PTMS预水解15 min后再一次性加入MTMS进行水解共缩聚反应,得到的改性甲基硅树脂涂料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涂膜固化后铅笔硬度为4H,附着力为2级,柔韧性2 mm。
  • 工艺技术
  • 饶 舟, 张 威, 王 焕, 许戈文, 黄毅萍
    涂料工业. 2012, 42(11): 27-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蓖麻油、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聚己二酸乙二醇酯、聚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N-甲基二乙醇胺、三羟甲基丙烷,合成了一系列蓖麻油改性阳离子型水性聚氨酯分散液。用红外光谱分析、粒径测试、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摆杆硬度测试、热分析等对所合成的聚氨酯的结构、乳液的粒径和膜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随着蓖麻油用量的增加,阳离子型水性聚氨酯乳液的粒径逐渐增加,膜的摆杆硬度及耐水性能逐渐增强:蓖麻油在树脂中质量分数达8.4%时,膜的摆杆硬度达到0.86;而蓖麻油在树脂中质量分数达6.4%时,阳离子型水性聚氨酯胶膜浸泡24 h的吸水率几近为零;且蓖麻油的引入,使胶膜的耐热性也有所提高。
  • 杨金富, 彭金辉, 刘秉国, 罗会龙
    涂料工业. 2012, 42(11): 3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液相法结合微波干燥技术,以轻质MgO为原料,聚乙烯醇(PVA)为成膜剂制得乳胶液,在不锈钢基板上成功制备出不同厚度的MgO涂层,并对所制得的MgO涂层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差热及热重(TG-DTA)等分析测试手段进行了表面形貌、结构和组成等的表征。结果表明:利用微波液相法得到的MgO涂层,MgO颗粒分散均匀(平均粒径400~500 nm),无其他副产物产生,加入的PVA能够形成凝胶骨架网,不仅具有一定应变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涂层裂纹,而且还能有效地控制MgO粒子尺寸防止团聚现象。
  • 屈小红, 王志峰, 谈珊珊
    涂料工业. 2012, 42(11): 36-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偶联剂、磷酸酯化的丙烯酸酯类单体及低聚物、氯化树脂等附着力促进剂、主体树脂的用量、光引发剂的用量对PET窗膜用高硬度紫外光固化涂料附着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附着力促进剂中钛酸酯偶联剂NDZ-201对改善涂层附着力效果显著;在主体树脂中,当复合主体树脂P6和8000A的质量比为1∶1时,涂膜表现出了良好的硬度及附着力;当光引发剂用量为6%时,涂层表现出了良好的附着力。
  • 凌晓飞, 陈卫东, 胡 中, 狄文伟, 顾丽萍, 陈兴兰, 周伟博, 刘益阳
    涂料工业. 2012, 42(11): 39-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合成了一种带有噁唑烷酮结构的全封闭多异氰酸酯,作为电泳涂料的交联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表征了该交联剂的结构与性能。所制备的阴极电泳涂料具有良好的耐热黄变性能,且涂膜外观良好,各项性能指标优异。
  • 健康·安全·环境
  • 刘清泉, 周仕祥, 杨 震, 瞿作明, 杨 萍, 周建华, 高敬民
    涂料工业. 2012, 42(11): 43-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高压乳化法,以氧化聚乙烯(OPE)蜡为原料用单一乳化剂制备了淡黄色、半透明的非离子型OPE蜡微乳液。考察了非离子型乳化剂的用量和乳化压力对OPE蜡微乳液的乳胶粒子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乳化剂用量或增加乳化压力均有利于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形成粒径更小的OPE乳胶粒子。在乳化剂用量为OPE蜡的25%、助剂用量为乳化剂的5%,乳化时压力为(8.5±0.5)MPa时,可获得性能良好的非离子型OPE微乳液。
  • 殷海龙, 卿 宁
    涂料工业. 2012, 42(11): 46-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醚硅氧烷二元醇(WACKER IM22、IM15)/聚酯二元醇(7112)混合软段、二羟甲基丙酸(DMPA)/聚乙二醇(PEG600)混合亲水基(扩链剂)、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等原料合成多官能度的综合改性UV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WPUA);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阴/非离子混合型亲水基能提高WPUA产品稳定性,改性产品固化后膜的耐水性、耐碱性、耐溶剂性能明显提高,综合性能优良。
  • 乔永洛, 申 亮, 陈绍球, 方文昌
    涂料工业. 2012, 42(11): 5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M)、功能性单体YG为原料,通过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出一种水性丙烯酸亚光树脂,分别考察了YG、交联单体N-MAM以及单体AA的用量对树脂亚光效果、透明度和耐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YG用量的增加,亚光度和耐水性不断提高,透明度下降;随着交联单体N-MAM用量的增加,亚光度不断下降,亚光树脂的透明度和耐水性有较大程度的提高;随着AA用量增加,亚光度下降,透明度提高,耐水性下降;同时对亚光树脂进行DSC热分析和SEM电镜扫描,表明树脂中存在结晶是树脂出现亚光效果的主要因素,所得亚光树脂乳液在木器涂料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准及检测
  • 陈俊水, 张继东, 魏宇锋, 石 磊
    涂料工业. 2012, 42(11): 53-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涂料可能引发的危害,对其风险进行了评估,对我国现阶段有关涂料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进行了梳理研究,概述了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对进口涂料的检验监管政策措施,指出了进口涂料检验监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进口涂料检验监管方法的建议,便于我国广大涂料进口商和使用企业了解检验检疫机构监管政策,积极应对涂料风险,促进涂料行业健康发展。
  • 应用研究
  • 刘 仁, 安丰磊, 张胜文, 董雅洁, 刘晓亚
    涂料工业. 2012, 42(11): 57-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自制的光敏性微凝胶添加到光固化电泳涂料中,以进一步提升光固化电沉积体系的综合性能。研究了光敏性微凝胶添加量对光固化电沉积体系电泳过程、电沉积膜光固化行为、固化膜玻璃化转变温度及机械性能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光敏性微凝胶添加量不大于6%时,光敏性微凝胶的添加并不影响电沉积过程的有效进行,且随着光敏性微凝胶添加量的增大,光固化电泳涂料固化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贮能模量及拉伸强度等性能均得到有效提升。
  • 冯春苗, 吴奎录, 常霞俊, 王 飞, 甘崇宁
    涂料工业. 2012, 42(11): 61-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得高相对分子质量丙烯酸树脂,将其拼入PVDF树脂中配制PVDF卷材面漆,制备了性能优异的涂料。讨论了悬浮聚合中分散剂的选用,以及引发剂用量对树脂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 涂料工业. 2012, 42(11): 64-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宜昌长江公路大桥所处的环境特点,确定了该桥主缆的维修材料和涂装方案。介绍了涂装方案的可行性以及涂装工艺关键点,并跟踪了柔性氟碳涂料的实际应用效果。
  • 刘 兴, 邱 藤, 何立凡, 张胜文, 李效玉
    涂料工业. 2012, 42(11): 67-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为主要原料,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为改性单体,以烯丙基聚乙氧基磺酸盐(SE-10N)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SB)为混合乳化剂,采用水溶性引发剂过硫酸铵(APS)和亚硫酸氢钠(SBS)与油溶性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2种引发体系相配合的方式,通过烷氧基硅烷和苯乙烯混合单体对丙烯酸酯种子乳液先渗透溶胀,再进行聚合的方法(单体渗透法)合成了A-171含量高达50%的硅-苯丙乳液。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分析,证明了A-171的引入,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粒子形态、粒径分布进行了表征,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相结合的方法对乳液的成膜性能以及成膜助剂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性能测试证明,A-171含量的提高有利于降低涂膜的吸水率,增强涂膜的热稳定性。
  • 科学视点
  • 彭 军, 任碧野, 欧阳振图
    涂料工业. 2012, 42(11): 73-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具有自缩合或自氧化性的功能单体引入到单组分水性涂料成膜树脂的分子链上,在涂料室温成膜过程中,功能基团相互间的自缩合或自氧化作用可实现单组分水性涂料的室温自交联。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单组分水性涂料室温自交联技术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各种室温自交联体系及交联机理,包括N-羟甲基丙烯酰胺及其衍生物的室温自交联、不饱和脂肪酸中双键的室温自氧化交联、基于环氧基团的室温自交联和硅氧烷的室温水解缩聚自交联,并展望了水性涂料自交联技术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