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第41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1-12-01
  

  • 全选
    |
    探索开发
  • 谭伟民, 陆春华, 王李军, 王留方, 宋剑斌, 郁 飞, 王宏玮
    涂料工业. 2011, 41(12):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多壁碳纳米管(MWNTs)为填料,互穿聚合物网络(IPNs)为成膜物质,采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了一种1.06μm波长处低反射率的激光隐身涂料。通过综合热分析(TG-DSC)、扫描电镜(SEM)分析了涂层的热稳定性和表面形貌。通过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VPC)和激光反射率测试,研究了MWNTs掺量对涂层1.06μm波长处反射率的影响。
  • 何 煦, 戴晨伟, 管华平, 章于川
    涂料工业. 2011, 41(12):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先以聚乙二醇200(PEG-20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原料合成了末端为异氰酸根(—NCO)的预聚体,再以N-甲基二乙醇胺(MDEA)为封端剂对—NCO进行全封端反应。通过添加适量的亲水性DMPA,提高了封端大分子的自乳化性能,制备出全封闭型异氰酸酯大分子(P-M-I)乳液,以其作为环氧阴极电泳漆低温固化的交联剂。应用FT-IR、DSC、TG、TEM、粒径分析等检测手段对全封闭型大分子及其乳液进行了结构与性能表征。将其与胺化环氧树脂乳液进行共混,制备了低温固化环氧阴极电泳涂料。通过电泳涂装的金属样片在124~130℃烘烤30 min可完全固化成膜。实验结果表明:该大分子交联剂显著降低了电泳涂料的固化温度,涂膜外观平整光亮、附着力好、铅笔硬度达2H,综合性能良好。
  • 郭 斌, 徐 杰, 唐 皞, 曹绪芝, 李本刚, 郭福全, 高 勇
    涂料工业. 2011, 41(12): 9-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扩展夜光粉的应用领域,以不同碳链长度的饱和脂肪酸(辛酸、月桂酸、硬脂酸)为有机功能配体制备了3种新型铝锆偶联剂(CA),并对夜光粉(SrMgAl4O8:Eu2+ 、Dy3+ )进行了表面修饰,用ATR-FTIR和接触角表征了样品表面性质,用水中pH和电导率的变化测定其耐水性,用TG表征了不同CA、原样及改性样的热失质量行为,并以此首次提出计算不同CA在夜光粉表面包覆量的方法及其结构模型。结果表明:随着CA中饱和脂肪酸碳链长度的增加(由辛酸到硬脂酸),夜光粉表面包覆量由13.41%降为6.53%,月桂酸基铝锆CA改性样具有最佳的耐水性和相容性。
  • 工艺技术
  • 陈 斌, 张玉兴, 张东阳, 王木立
    涂料工业. 2011, 41(12): 14-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使用BPO和TBPB作为引发剂,引发丙烯酸酯单体聚合反应制备了丙烯酸酯树脂,详细研究了使用2种不同引发剂引发对树脂黏度、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和分布的影响。分别用2种树脂配漆,在马口铁板上喷涂制板,干燥后测试漆膜的光泽、附着力、柔韧性和耐冲击性等机械性能,并把用2种树脂制备好的马口铁漆板放入QUV紫外光老化机中,测试紫外光照射对漆膜颜色和光泽随时间的变化,并进行对比研究。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用液体引发剂TBPB代替固体引发剂BPO,树脂相对分子质量更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更窄,漆膜的耐候性能更好。
  • 崔淑芹, 王 丹, 商士斌, 徐 徐
    涂料工业. 2011, 41(12): 17-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富马海松酸聚酯多元醇(FAPP)、聚醚二元醇(N-210)、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与丙烯酸丁酯(BA)等为主要原料合成富马海松酸型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FWPUA)。探讨了引发剂的种类、聚合温度和丙烯酸丁酯加入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对所得产品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测试了漆膜的拉伸强度、摆杆硬度、镜面光泽、耐溶剂性和低温柔韧性。结果表明:用偶氮二异丁腈和过硫酸铵为复合引发剂,聚合温度为80℃,BA的加入量为30%~40%时,复合乳液综合性能优良。
  • 何立凡, 程星光, 王海侨, 李效玉
    涂料工业. 2011, 41(12): 22-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先采用马来酸酐和丙烯酸酯、磷酸酯自由基溶液共聚合成一种低相对分子质量的预聚物,再与单甘油酯、邻苯二甲酸酐、二羟甲基丙酸单体酯化合成一种改性的醇酸树脂,加入三乙胺中和成盐后,加水高速搅拌制得粒径分布在20~100 nm澄清透明的水分散醇酸树脂。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凝胶气相色谱、热分析等手段对目标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使用碘量法测定了树脂中保留的双键的含量,测试了由该树脂制备的漆膜的性能。同时,在醇酸树脂结构中因引入磷酸酯功能单体提高了其漆膜的附着力和耐腐蚀性能。
  • 狄文伟, 陈卫东, 周伟博, 顾丽萍, 刘益阳
    涂料工业. 2011, 41(12): 26-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研究与电泳漆配套使用的色浆的制备。文章介绍了电泳漆色浆的组成,分析不同因素在色浆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其次,针对电泳漆色浆的特性进行研究,以分散树脂为切入点,探讨颜料吸油量、添加不同的助剂等因素对色浆制备以及贮存稳定性的影响。最后,并根据色浆的制备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市场反馈的信息,对色浆配方进行调整与完善。
  • 健康·安全·环境
  • 王 焕, 徐恒志, 鲍俊杰, 许戈文
    涂料工业. 2011, 41(12): 3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酯二元醇(PBA)、聚醚二元醇(N220)、二羟甲基丙酸(DMPA)、三羟甲基丙烷(TMP)等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系列水性聚氨酯乳液(WPU)。探讨了聚醚与聚酯的含量、交联度等因素对水性聚氨酯乳液外观、粒径以及膜的红外结构、耐热性能和力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酯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水性聚氨酯的结晶和耐水性、耐热性能,交联度的增加破坏了水性聚氨酯分子链的规整性,使得其结晶能力下降,耐热性能变化不明显,但是耐水性得到提高。
  • 朱海军, 胡剑青, 涂伟萍, 王 锋
    涂料工业. 2011, 41(12): 35-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聚乙二醇(PE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共聚单体,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L)为引发剂,三乙胺(TEA)为中和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得到规整嵌段离聚体。以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PEG为软段,采用不同的n(DMPA)∶n(PEG)、n(—NCO)∶n(—OH)比例进行合成,获得了一系列嵌段离聚体。通过粒径、比浓黏度、旋转黏度、电导率和临界聚沉浓度,对离聚体的溶液行为进行了研究。水性PU嵌段离聚体粒径都在200nm左右;比浓黏度大多数都在1 min以内;水性PU嵌段离聚体是剪切变稀的,旋转黏度是转子在40 r/min条件下测得的;随PEG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水性PU嵌段离聚体的临界聚沉浓度ρ(Cc.c)减小。
  • 陈中华, 张 鸿, 高菲菲, 陈剑华, 陈海洪, 孟 晖
    涂料工业. 2011, 41(12): 41-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物理性能优异的水性聚氨酯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并利用防腐性能优异的苯丙乳液对其进行共混改性,优选了无毒防锈颜料,制备出了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集装箱专用水性聚氨酯外面漆。结果表明:当丙烯酸树脂B的混入量为20%,以磷酸锌为防锈颜料,颜填料体积浓度(PVC)为25%时,外面漆的性能满足JH/T E01—2008集装箱涂料行业标准。并系统地考察了外面漆施工时易出现的流挂、针孔等漆膜弊病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
  • 标准及检测
  • 李儒剑, 孟兆荣, 周 升, 张 琪, 周 伟, 罗振寰, 郭舜华
    涂料工业. 2011, 41(12): 46-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风电叶片涂料所处使用环境,制定了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并用实例进行了说明。该评价体系分为常规性能评价部分和关键性能评价部分,且均可通过常规检测仪器和检测方法得以实现。通过对2家进口和3家国产风电叶片涂料分别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国产涂料和进口涂料均能达到常规性能指标;进口涂料在耐酸、耐碱方面不如一些国产涂料;有2家国产涂料的耐候性能不如进口涂料,但耐磨性能要比进口涂料好。
  • 应用研究
  • 邓小波, 王继刚, 刘白玲
    涂料工业. 2011, 41(12): 5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锥形量热仪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阻燃剂含量的饰面型防火涂料点燃时间、热释放速率、有效释放热及总烟气释放量等项目,结果表明:随着阻燃剂含量的增加,热释放速率、有效释放热等参数随之降低;此外,在市面上选取3种饰面型防火涂料,用大板法和锥形量热仪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耐火极限的延长,有效释放热、热释放速率等参数数值明显减小,同理论分析一致。
  • 许 飞, 李宜敏, 胡 中, 陈卫东
    涂料工业. 2011, 41(12): 54-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溶液聚合法,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苯乙烯(St)、丙烯酸(AA)、丙烯酸丁酯(BA)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苯丙树脂作为高分子分散剂。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凝胶渗透色谱(GPC)证实了合成树脂的结构。本研究分别合成了一系列苯丙分散剂,研究了酸值、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玻璃化转变温度和中和剂对颜料研磨时间和涂料稳定性的影响。将自制分散剂与市售分散剂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自制分散剂的分散性能达到了市售分散剂的水平,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涂装技术
  • 黄微波, 向佳瑜, 吕 平
    涂料工业. 2011, 41(12): 59-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高温高压撞击混合喷涂工艺制备的聚脲涂层(S样)和室温常压手工刮涂工艺制备的聚脲涂层(K样)的光泽、力学性能和微观形貌,分析了高温高压撞击混合喷涂及手工刮涂2种成型方式对聚脲涂层性能的影响规律。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涂层1~7 d力学强度增长迅速,7 d的力学强度可达到最终的80%左右,7 d后缓慢增长。S样的拉伸强度为22.11 MPa,断裂伸长率为485.99%;K样的拉伸强度为10.21 MPa,断裂伸长率为85.65%;S样力学性能显著强于K样。S样第1天邵氏硬度为A82,最终为A88;K样第1天为A55,最终为A68,硬度发展很快;表明聚脲涂层在早期硬段微区有序程度及硬段和软段两相混合程度较高。微观形貌研究显示,S样表面平整致密,K样表面存在气泡,缺陷较多,很好地佐证了S样的光泽和力学性能远远优于K样的实验结果。
  • 科学视点
  • 徐经委, 于良民, 李 霞, 杨玉臻
    涂料工业. 2011, 41(12): 62-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自抛光防污涂料的防污机理和防污特点,概括了有机锡自抛光防污涂料和无锡自抛光涂料的防污机理和发展状况,阐述了几种不同无锡自抛光涂料的防污原理,对自抛光防污涂料通过测定防污涂层的有效成分渗出率间接反映防污性能的评价方法和实海挂板直接评价防污涂层的防污性能的传统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详细介绍了几种自抛光防污涂料室内动态模拟性能评价方法和生物性能评价方法,并对自抛光防污涂料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王淑娟, 马晓阳, 井新利, 汤汉良
    涂料工业. 2011, 41(12): 67-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丙烯酸聚氨酯涂料的固化反应机理出发,系统分析了树脂、固化剂、催化剂和环境因素对丙烯酸聚氨酯涂层干燥速度的影响,重点讨论了羟基单体的种类和用量、亚胺结构的引入、玻璃化转变温度、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酸值及分子链结构等因素对树脂反应活性的影响。通过对目前低温快固化涂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指出精确控制树脂分子结构是实现修补涂料低温快固化的有效途径。
  • 林惠赐, 杨文睿
    涂料工业. 2011, 41(12): 71-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坐落于广州的一幢1梯2户6层为特定的参照建筑,用JGJ 75—2003《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方法,计算该建筑物外装饰材料的太阳能辐射吸收率ρ与建筑物空调年耗电量指数(ECFc)的关系。结果表明:ρ值越低,建筑物ECFc越低,越节能;当ρ≤0.65时,ECFc≤0.5,即该建筑符合JGJ 75—2003的节能设计;证明反射隔热涂料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降低涂料的ρ值。测量涂料的太阳能总反射比(TSR)结果表明:使用铬铁黑、铬铁红等颜料,在中等深度颜色到深颜色范围内,涂料的TSR能够提高10%~20%,节约空调年耗电量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