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第39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09-10-01
  

  • 全选
    |
    热点专题
  • 王锡春
    涂料工业. 2009, 39(10): 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在介绍我国汽车工业及涂装行业现况的基础上,论述了汽车涂装的发展趋势、拟选用的最新涂装技术及建议。
  • 徐宝平, 张礼敬, 杨 一
    涂料工业. 2009, 39(10): 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储罐涂装作业是防止储罐腐蚀老化的主要环节,近些年来,在涂装作业过程中,事故屡屡出现,本文采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的方法,以一起储罐涂装作业事故为例,对储罐涂装作业过程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对其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以减少储罐涂装作业过程中事故的发生。
  • 贾文友, 刘 莉, 王幼民
    涂料工业. 2009, 39(10): 8-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降低洗衣机电机保护架表面精饰成本,应用PDCA循环方法,对比电机保护架常用的两种方法:静电喷涂和电镀,在满足质量的前提下,重点从产品成本控制角度,如材料定额成本、工时实际成本等方面进行剖析,得出洗衣机电机保护架表面精饰的优化方法。
  • 陈茂江
    涂料工业. 2009, 39(10): 1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述了汽车涂装线设计的要点。根据所采用的涂装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特点,确定了涂装工艺流程和参数,以及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结构。涂装线投入生产运行后,通过分析运行数据,结果表明其满足了汽车涂装的要求,同时提供了降低涂装车间能耗的措施。
  • 郭晓军, 田秦朝, 李 平, 邓文清, 王俊青
    涂料工业. 2009, 39(10): 17-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防腐设计、选材、施工及检验等方面对炼油厂成品油储罐防腐制作进行了全面介绍,并得到良好的使用效果。
  • 探索开发
  • 狄志刚, 付 敏, 朱晓丰, 潘云飞
    涂料工业. 2009, 39(10): 19-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制备了一种以环氧树脂为羟基组分,聚醚聚氨酯弹性预聚物为固化剂的弹性地坪涂料,该涂料既有环氧树脂的强粘结力、高耐腐蚀性,又具有弹性聚氨酯优异的耐磨、耐冲击、高强度等特性。主要讨论了多元醇用量、环氧树脂品种、n(—NCO)∶n(—OH)物质的量比以及干燥时间等对涂层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性能的影响。
  • 何立凡, 叶丹滢, 王海侨, 邱 藤, 李效玉
    涂料工业. 2009, 39(10): 22-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AFM轻敲模式(tapp ing mode)下的相位成像技术,对PMMA/PBA核壳乳胶及具有相同聚合物组分的共混乳胶成膜后的涂膜形貌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核壳乳胶成膜后,由PMMA组成的硬核呈岛状均匀分布于由PBA组成的软壳融合后形成的连续相中,而对于共混乳胶,由于乳胶粒子间容易发生聚结,其成膜后PMMA乳胶粒子未能均匀分散形成海岛结构。不同粒子形态的乳胶其涂膜的透光性、摆杆硬度等也存在着明显差别。
  • 王 锋, 涂伟萍
    涂料工业. 2009, 39(10): 25-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合成了可紫外光(UV)固化的异氰酸酯改性的环氧丙烯酸酯树脂,利用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树脂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异氰酸酯种类及用量对反应过程及产物性能的影响,表明TD I/80体系所得产物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固化膜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其用量以n(—NCO)∶n(—OH)比值在0.25为宜。对树脂及其涂膜性能测试表明,所得改性树脂60℃时黏度为4 500 mPa.s,柔韧性大幅度提高,为3 mm,并保持了较好的耐热性、附着力(1级)和硬度(3H)。
  • 刘志雄, 王小华, 邹晓勇, 高 峰
    涂料工业. 2009, 39(10): 3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桐油酸酐(TOA)和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THEIC)为原料,合成了赛克-桐油酸酐(TTOA)固化剂,然后用TTOA固化环氧树脂E44得到TTOA-E44树脂。TTOA-E44树脂的热差分析(TGA)的实验结果表明:固化树脂的耐热指数高达174℃,表观分解温度高达356℃,抗热老化性能和弯曲强度优于同类固化剂的固化物。
  • 工艺技术
  • 揭芳芳, 甘孟瑜, 金洋华, 岳 恩
    涂料工业. 2009, 39(10): 33-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Winsor I-like"型微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酯微乳液,考察了聚合工艺、乳化体系、引发体系等因素对丙烯酸酯微乳液粒径及性能的影响,探讨了聚合机理。研究表明,预乳化种子微乳液聚合工艺更有利于制备稳定、粒径小且分布窄的聚合物微乳液;动态光散射研究表明微乳液聚合成核方式主要为均相成核和单体微珠滴成核。
  • 罗春晖, 瞿金清, 陈焕钦
    涂料工业. 2009, 39(10): 36-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甲基丙烯酸-β-羟丙酯(HPMA)为羟基单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极性单体分段滴加工艺合成了高羟值(98.8 mgKOH/g)和高固含量(≥45.0%)的丙烯酸酯乳液,配制水性双组分丙烯酸酯聚氨酯涂料(2K-WPU),考查了羟值对聚合稳定性、乳液粒径和涂膜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水性双组分丙烯酸酯聚氨酯涂料合适的—NCO和—OH物质量的比。研究发现:羟值的提高会增加乳液聚合的凝胶率,降低单体的转化率,使乳液聚合稳定性下降,乳液粒径变大,分布变宽;涂膜硬度和交联度随羟值的增大而提高,涂膜光泽和耐介质性能分别在羟值为65.9 mgKOH/g和82.4 mgKOH/g时达到最佳;当n(—NCO)∶n(—OH)为1.5~1.8时,水性双组分丙烯酸酯聚氨酯涂膜的综合性能最佳。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在涂膜形成过程中—NCO与—OH的固化反应完全需7 d,TGA分析了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涂膜的耐热性。
  • 陈广祥, 李金玲, 叶代勇
    涂料工业. 2009, 39(10): 41-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合成了以己二异氰酸酯(HDI)三聚体代替部分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并用环氧树脂E-20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复合改性的水性聚氨酯(WPU)分散体,应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了产物的结构和表面形貌,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测定了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HDI三聚体含量的增加,PU乳液的外观变好,耐黄变性改善;而E-20和MMA含量的增加使涂膜的机械性能变好,耐水性增加。当HDI三聚体、E-20和MMA的添加量分别为10.5%、5%、20%时,改性水性聚氨酯(WPU)复合分散体的综合性能较好。
  • 李建涛, 蔡会武, 王瑾璐, 江照洋, 崔凤敏
    涂料工业. 2009, 39(10): 46-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物理共混工艺,利用环氧树脂对纯丙乳液进行改性。经单因素实验,确定了环氧树脂的最佳加入量,制得了水分散性乳液。以此改性乳液为基料,空心玻璃微珠为功能填料,辅以其他颜填料及助剂,制备了反射率达82%,导热系数为0.06 W/(m.K)的反射隔热水性涂料,并对其基本性能进行了测试。
  • 刘鲁梅, 刘永庆, 胡正水
    涂料工业. 2009, 39(10): 49-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自制的核壳型含氟反应性微凝胶与叔丙乳液复配成水性自分层涂料,研究了两种成膜物在涂膜中的形貌、分布以及对涂膜表面动态接触角的影响。结果表明氟碳组分有明显向表面迁移的倾向,在涂膜干燥过程中发生了自分层;含氟微凝胶的引入增强了涂膜的疏水能力。
  • 蒋 学, 王银豪, 俞恒杰, 田秀枝, 黄 丹, 王树根
    涂料工业. 2009, 39(10): 52-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择新型的交联单体代替N-羟甲基丙烯酰胺,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核壳型环保粘合剂。TEM观察到粘合剂乳液粒子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粘合剂乳液固含量约30%,粒子粒径分布均一,粒径150 nm左右,且粒径随交联单体的用量增加而逐渐变大。采用丙烯酸羟丙酯交联单体的反应活性较高,容易形成凝胶物。其用于棉织物涂料印花时摩擦牢度、刷洗牢度、皂洗牢度和手感都良好,与所对照的商品粘合剂差别较小。
  • 方健君, 马胜军, 沈海鹰
    涂料工业. 2009, 39(10): 57-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两种改性磷酸锌(磷酸铁锌、磷钼酸锌)的防腐性能,并与普通磷酸锌、铬酸锌的防腐性能进行对比。首先,采用电化学方法分析了防锈颜料提取液的防锈性能,结果表明磷钼酸锌的防锈性能优于普通磷酸锌,而磷酸铁锌的防腐性能反而不如普通磷酸锌,而磷酸系颜料的防锈性能均不如铬酸锌。其次,通过盐水浸泡和盐雾实验对几种防锈颜料在环氧涂层中的防腐性能进行了研究。盐水浸泡过程中的电化学阻抗谱表明磷酸铁锌能显著提高涂层的屏蔽作用,而通过涂层划痕后进行ASTM B—117实验发现磷酸铁锌能显著提高涂层与金属界面的附着力和涂层的屏蔽作用,而磷钼酸锌能提高涂层的耐锈蚀能力。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两种改性磷酸锌防锈颜料均可在实际应用中代替铬酸盐用于防腐涂料中。
  • 标准检测
  • 黎永津, 王国有, 柯志烽, 夏正斌
    涂料工业. 2009, 39(10): 61-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涂料各项宏观性能的测试及对涂料在微观层次上的分析技术,构成了涂料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水性聚合物及其涂料的原材料分析、涂料剖析、涂膜形成过程分析、涂膜结构与形貌分析等方面讨论了现代分析技术在水性聚合物及其涂料分析测试中的应用。
  • 彭 红, 李素娟, 谢小保, 许 虹, 欧阳友生, 陈仪本
    涂料工业. 2009, 39(10): 66-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述了GB/T 1741—2007《漆膜耐霉性测定法》的主要内容及其编制依据,简要分析了该标准的先进性和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