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第4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2-05-01
  

  • 全选
    |
    探索开发
  • 罗 茜, 刘国军, 张桂霞, 刘素花, 于晓茹, 王玉标
    涂料工业. 2012, 42(5):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为聚合工艺,利用无机二氧化硅改性纯丙烯酸酯弹性乳液,使之兼有有机相和无机相的优点,制备有机 -无机复合弹性乳液。分别选用 3不同形态的二氧化硅(纳米二氧化硅粉体、硅溶胶、正硅酸乙酯和 A-151)进行对比试验,考察了二氧化硅形态对聚合物膜力学性能、吸水率、光学性能、耐热性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氧化硅形态对有机 -无机复合弹性乳液涂膜性能有较大影响,二氧化硅以正硅酸乙酯和 A-151的加入方式为最佳。
  • 胡鹏举, 袁 淼, 郝瑞霞, 唐二军
    涂料工业. 2012, 42(5): 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偶联剂对纳米 SiO2粒子表面进行处理,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引发剂引入到 SiO2 粒子表面合成大分子引发剂,通过细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了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的聚合物基纳米  SiO2 复合乳液,利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凝胶色谱(GPC)等对复合乳液粒子及表面接枝聚苯乙烯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在反应过程中随单体转化率的增大呈线性增长趋势,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Mw/Mn=1.34),接枝在纳米  SiO2粒子表面聚苯乙烯的分子大小比较均匀;TEM和 SEM观察表明:通过合成复合乳液使纳米 SiO2粒子在涂膜中达到均匀的单分散状态;所合成的纳米复合粒子在功能涂层材料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能。
  • 王秀玲
    涂料工业. 2012, 42(5): 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重点研究了环境友好型双组分水性无机富锌涂料,其糖类改性剂加量对涂层耐蚀性及施工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加入量在 10%左右可以明显改善施工性能,即延缓涂料的固化时间,使水性无机富锌涂料能在较高的温度下施工不起皮、不开裂,适宜刷涂和辊涂等施工方法。
  • 朱柳腾1, 鲁 钢1, 朱锦东1, 肖 健1, 谢弟辉2
    涂料工业. 2012, 42(5): 13-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二异丙醇胺和丁二酸酐为原料合成了超支化聚(酰胺 -酯),使用油酸对其端羟基进行不同程度封端改性,并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制成共混涂膜。用化学滴定、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 -示差检测器 -多角度激光光散射器联用(GPC-RI-MALLS)等研究了超支化聚合物(HPs)的改性过程;用接触角测量仪评价了超支化聚合物对 LDPE表面的极性的影响;用扫描电镜(SEM)研究了超支化聚合物与 LDPE的相容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油酸对超支化聚合物中端羟基改性程度的增加,超支化聚合物与 LDPE的相容性提高,共混物膜表面的亲水性先减小后增加;当超支化聚合物的端羟基改性程度为 50%,在 LDPE加入量为 1%(质量分数)时,LDPE的亲水性提高最明显,接触角由 88.4°变为 49.3°。

  • 褚路轩, 姚伯龙, 李 祥, 胡张顺
    涂料工业. 2012, 42(5): 16-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混酸法对多壁碳纳米管(MWNT)表面进行处理,引入双键后与丙烯酸正丁酯(BA)、乙酸乙烯酯(VAc)共聚,得到表面接枝高分子聚合物的碳纳米管(MWNT-PBV)。采用透射电镜(TEM)和热重分析仪(TGA)对其进行表征。将 MWNT-PBV与环氧树脂机械共混,制得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测试其力学性能、抗静电性,用扫描电镜(SEM)对其断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碳纳米管表面成功接枝了聚合物;MWNT-PBV在环氧树脂中的分散性优良;复合材料的耐冲击性提高约 400%;表面电阻明显降低;抗静电性增强。
  • 工艺技术
  • 高 楠1, 2, 张 琢2, 董擎之1
    涂料工业. 2012, 42(5): 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二异氰酸酯和聚乙二醇合成了一种水性缔合型聚氨酯(PU)增稠剂,研究了不同反应的工艺条件及增稠剂的配制条件对增稠剂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增稠剂相对分子质量对其增稠后 PU水分散液的粒径及形貌的影响,并详细讨论了增稠剂的加入对 PU水分散液成膜性能的影响。
  • 樊武厚1, 李正军1, 2, 毕晨曦1, 但卫华1, 2, 王 健1
    涂料工业. 2012, 42(5): 23-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出水性聚氨酯(WPU)/SiO2 纳米杂化物(WPUS),将WPUS和水性聚氨酯乳液复配制得复合涂膜。通过纳米粒度仪测定了 WPUS及不同 WPUS含量复合乳液的粒径及其分布;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紫外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拉伸实验机、视频高速接触角测量仪和吸水率测试等研究了不同 WPUS含量复合涂膜的微观形貌和性能。结果表明:随 WPUS含量增大,复合乳液的平均粒径和多分散指数(PDI)逐渐增大,但都保持在 100nm以内;随着WPUS含量从 2%增大到 10%,涂膜的表面粗糙度增大、SiO2 分布变得不均匀,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都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 WPUS含量为 4% ~6%时具有最佳的力学性能;加入 WPUS后,复合膜的耐水性提高、透光率减小,但透光率都保持在 90%以上,其中 700nm处透光率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 付长清1, 2, 陈 樟2, 刘海波2, 陈义旺1, 申 亮2
    涂料工业. 2012, 42(5): 28-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可逆加成 -断裂链转移自由基(RAFT)乳液聚合方法,制得聚甲基丙烯酸烯丙酯(P-AMA)和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RAFT乳液,并将 2种乳液按比例与巯基封端的聚氨酯水分散体(PU-SH)混合成膜,得到具有最佳涂膜性能的杂化涂料配方。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乳液及涂膜的结构进行表征,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仪器对涂膜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性杂化体系中的巯基与烯丙基在紫外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巯基 -烯丙基点击反应,与环氧基在受热的条件下发生了环氧开环反应。杂化涂料在经光/热双重固化后涂膜的吸水率为 30%、凝胶量为 99%、耐溶剂(丁酮)擦试为 330次、铅笔硬度为 5H、耐冲击性为 50cm。
  • 郐 羽, 牟 洋, 孙 赫, 张会轩
    涂料工业. 2012, 42(5): 32-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溶液聚合方法合成了不同共聚物组成的羟基丙烯酸树脂,采用乌氏黏度计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合成树脂的黏度及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所合成的丙烯酸树脂与多异氰酸酯制备涂膜,研究了涂膜在不同温度及不同时间下的固化行为,并对涂膜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实验合成的羟基丙烯酸树脂与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所制备的涂料性能优异,涂膜附着力均可达 1级或更好,硬度高达 4H,耐化学试剂性能优良。
  • 健康·安全·环境
  • 许 飞1, 胡 中1, 陈卫东1, 庄振宇1, 张汉青1, 祝宝英1, 朱 柯1, 周 斌2
    涂料工业. 2012, 42(5): 36-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溶液聚合和乳液聚合的优点,采用两步聚合法合成了一种水性羟基丙烯酸树脂,所制备的水性树脂外观良好,黏度适中。动态光散射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水性乳液平均粒径为 122nm,粒径分布均匀。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合成水性树脂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得到了预定结构的产物。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表明两步聚合的产物的玻璃化温度均为 30℃左右,与实验设计相符合。利用所合成的水性羟基丙烯酸树脂与氨基树脂 R-717配制烘烤型水性清漆,FT-IR谱图验证了固化反应的发生。固化后的水性清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漆膜光泽高、硬度高、附着力好,耐冲击性能优异,耐水性和耐乙醇性较好,与国外同类产品制得的清漆性能相当,可应用于车架、机械零部件及卷尺等工业防腐装饰领域。
  • 张英强, 康倩文, 吴 蓁
    涂料工业. 2012, 42(5): 4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水性聚氨酯的综合性能,以侧链含氟聚醚多元醇、聚醚 N21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或 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为主要原料,采用自乳化法合成了水性含氟聚氨酯分散体。研究了影响水性侧链含氟聚氨酯分散体的粒径、粒径分布、固含量、乳胶膜的热性能与耐酸碱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制备的侧链含氟聚氨酯分散体具有较小的粒径和较好的稳定性,其乳胶膜具有较好的耐化学品性和耐热性能。
  • 孔祥文1, 张 静1, 王 静1, 黄菊洪2
    涂料工业. 2012, 42(5): 44-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聚(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钠)[P(BMA/AANa)]低聚物为乳化剂,合成了无皂聚(α-甲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P(AMS/BMA)乳液,考察了 P(BMA/AANa)用量、AMS和 BMA配比对无皂乳液电解质稳定性、冻融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以及成膜耐水性的影响。当 P(BMA/AANa)37%(质量分数,下同),AMS和 BMA总量 18.5%,m(AMS)∶m(BMA)=1.0∶1.5,(NH42S2O8 0.3%,反应温度 70~75℃,反应时间 3h时,合成乳液冻融指数为 5,60℃下保温 120h无变化,涂膜剥落或起皱的时间为 67h,w[P(AMS/BMA)]=0.1%的乳液加入 c(KCl)=0~2.5 mol/L的氯化钾水溶液中,透光度为 41%~42%,表明乳液具有较好的性能。
  • 王 芳1, 崔玉东2, 邢彦军1
    涂料工业. 2012, 42(5): 48-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顺丁烯二酸酐改性的超支化聚酯 BoltornH20、聚四氢呋喃 2000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为主要原料合成了超支化水性聚氨酯乳液,研究了改性超支化聚酯 BoltornH20的合成,以及改性超支化聚酯中羧基含量、初聚—NCO/—OH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等对制备水性聚氨酯的影响,并探讨了亲水基团含量、乳化温度、中和度等因素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进一步使用傅里叶红外和热重分析分别对超支化聚氨酯涂膜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能进行了表征及测试。结果表明,在不加催化剂,初聚—NCO/—OH物质的量比为 2∶1,亲水基团含量为 2.05%的条件下,合成得到的含固量为 30%的超支化水性聚氨酯乳液稳定性好。由此得到的超支化聚氨酯薄膜的耐水性和热稳定性较好。
  • 和海青, 李少香, 宿梅香, 孙立水
    涂料工业. 2012, 42(5): 54-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核壳结构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核壳比例、乳化剂种类与用量、种子乳液的稳定时间和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以及对乳胶粒子的多分散指数的影响,优化了合成工艺。结果发现加入特殊单体能够改善成膜物的耐水性,并因此确定了特殊单体的比例。
  • 涂装技术
  • 张 亮1, 商汉章1, 白桦栋1, 冯 刚1, 刘 伟1, 徐永祥1, 孙国亮2, 陈 雷2
    涂料工业. 2012, 42(5): 59-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唐山曹妃甸 1号桥钢筋混凝土结构防腐涂层体系的选择、涂层体系的性能特点、施工工艺要求和涂装质量控制,对北方滨海地区桥梁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防腐防护涂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准及检测
  • 张大亮, 徐 鹏, 孟飞燕, 管淑玉, 张自端
    涂料工业. 2012, 42(5): 6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并详细讨论了涂料样品制备与样品前处理过程中,各个因素对可溶性 Pb、Cr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漆膜的厚度、粒径、提取液的酸度、温度等因素对结果的测定有较大的影响,应当对这些因素予以控制以提高实验室间结果一致性。
  • 应用研究
  • 渠 毅, 黄 亮
    涂料工业. 2012, 42(5): 65-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可应用于 PVDF氟碳面漆中的黑颜料的种类,氟碳灰色面漆的 QUV紫外加速老化试验和户外曝晒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无机黑色颜料比炭黑更适合用于高性能持久耐候性 PVDF面漆中。某些复合无机颜料的特殊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近红外线反射性能,可用于高性能热反射涂料中。建筑物在应用由这种颜料制成的 PVDF涂层铝幕墙板时,具备良好的室内节能效果。
  • 蒋 斌, 李欣欣, 韩哲文
    涂料工业. 2012, 42(5): 68-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不同银粉含量、银粉形貌、银粉粒径对导电银浆电性能的影响,对比不同树脂粘结相对导电银浆电性能及对银粉润湿性的影响,探讨不同固化条件对导电银浆电阻率的影响。以自制聚氨酯为树脂粘结相,探讨了导电银浆的耐弯折性能。结果表明,以片状银粉和球状银粉混合使用作为导电相的导电效果好于两者单独使用时的导电效果。实验证明了聚氨酯为树脂粘结相的导电银浆对银粉的润湿性较好,且耐弯折性能较佳。
  • 科学观点
  • 张 浩, 刘秀玉
    涂料工业. 2012, 42(5): 72-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纳米技术在建筑涂料中的应用现状,对常用于改性建筑涂料的纳米材料进行了论述,叙述了纳米材料在建筑涂料中的应用成果,指出了纳米技术在建筑涂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重点针对改性建筑涂料安全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对纳米技术在建筑涂料中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