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55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5-07-01
  

  • 全选
    |
    探索开发
  • 孙宇廷, 朱 乙, 刘 仁
    涂料工业. 2025, 55(7): 1-7. https://doi.org/10.12020/j.issn.0253-4312.2024-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改善因叔胺氢供体 /Norrish Ⅱ型光引发剂的引入导致涂料耐黄变性变差的情况。【方法】设计并合成了具有自迁移能力的叔胺氢供体,与二苯甲酮 /2-羟基 .2-甲基 .1-苯基 .1-丙酮形成引发体系配置了一系列光固化涂料,系统研究了其迁移性及对涂层聚合速率、固化程度、抗氧阻聚性及耐黄变性的影响。【结果】成功合成了具有自发迁移至涂层表面能力的含氟叔胺型氢供体;与添加 0. 5%(质量分数,下同)二乙胺的光固化涂料相比,添加 0. 1%迁移型叔胺氢供体的涂料在 70 μm处的双键转化率提升至 50%,涂层最终双键转化率提高了 10%,显著缓解了氧阻聚; 150 h紫外加速老化测试的涂层色差也由 11. 43降至 7. 10,叔胺氢供体用量的降低有效改善了涂层耐黄变性。【结论】迁移型氢供体通过其自发迁移能力,在低添加量下既能有效抑制涂层界面处的氧阻聚效应,也提升了涂层的耐黄变性。
  • 李雪坤, 巫丹, 柴延军
    涂料工业. 2025, 55(7): 8-13. https://doi.org/10.12020/j.issn.0253-4312.2025-0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制备稳定的高固含高羟基含量羟基丙烯酸乳胶。【方法】以丙烯酸丁酯( BA)、丙烯酸异辛酯(EHA)为软单体,苯乙烯( St)、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为硬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功能单体,通过活性自由基乳液聚合法,制备了高羟基含量羟基丙烯酸乳胶,着重研究了油水比、乳化剂用量对预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羟基单体在核壳层中占比对凝胶率的影响。【结果】乳化剂用量占单体总质量 1. 5%,阴离子乳化剂与非离子乳化剂质量比为 2∶1,油水比为 2∶1时,预乳液稳定性优异,静置 24 h不分层。核壳质量比为 1∶1,核壳中羟基单体质量比 1∶1,核壳中羟基单体质量占比均为 32. 1%时,聚合凝胶率可降至 0. 048%。【结论】成功制备了羟基含量为 4. 2%,固含量为 45%的羟基丙烯酸乳胶,所制备的漆膜硬度为 2H,20°光泽为 85. 7, 60°光泽为 92. 9,干燥时间短,耐水性好。

  • 代成成, 王 军, 向军淮, 等
    涂料工业. 2025, 55(7): 14-19. https://doi.org/10.12020/j.issn.0253-4312.2025-0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提高 BK7玻璃的透过率和防雾性能。【方法】在利用 TFCalc光学薄膜设计软件分析厚度对光学性质影响的基础上,采用酸催化溶胶 -凝胶法在 BK7玻璃表面制备了 SiO2减反射膜。通过 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了 SiO2的相结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和白光干涉仪表征了 SiO2薄膜表面形貌和粗糙度;采用紫外 -可见 -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测试了 SiO2薄膜不同入射角( 0°、15°和 30°)的透过率;通过接触角测试仪测试了 SiO2薄膜的接触角,记录了接触角随固 -液接触时间的变化,分析了薄膜的润湿性;通过自制防雾测试装置,评价了 SiO2薄膜的防雾性能。【结果】酸催化溶胶 -凝胶法制备的 SiO2为非晶相,在 BK7玻璃表面制备的 SiO2薄膜均匀、无裂纹,与未镀膜玻璃相比,制备 SiO2薄膜后,表面粗糙度显著增大。不同厚度的 SiO2薄膜均具有减反射性能,其中,入射角为 0°时,波长在 380~1 100 nm范围内,采用提拉速度 3 cm/min制备的 SiO2薄膜平均透过率为 93. 39%,高于未镀膜玻璃 1. 62%;当入射角增加到 30°时,镀膜前后 BK7玻璃的透过率均下降,但采用提拉速度 3 cm/min制备的 SiO2薄膜平均透过率为 90. 89%,比未镀膜玻璃的高 2. 42%。制备 SiO2薄膜后, BK7玻璃表面由亲水性(水接触角约 47°)转变为超亲水性(水接触角约 3°)。防雾性能测试表明, BK7玻璃表面制备超亲水 SiO2薄膜后,水蒸气冷凝形成的小液滴能够快速铺展开,具有较好的防雾性能。【结论】在玻璃表面采用酸催化溶胶 -凝胶法制备 SiO2薄膜,能够实现减反射防雾性能,在光电子器件和光伏设备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工艺技术
  • 黄石林, 王正祥, 范淑红, 等
    涂料工业. 2025, 55(7): 20-26. https://doi.org/10.12020/j.issn.0253-4312.2025-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提高光固化丙烯酸酯树脂的交联密度,优化其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和耐水性。【方法】以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为原料,合成了环氧丙烯酸酯预聚物。随后以环氧丙烯酸酯预聚物、丙烯酸(AA)为原料,成功制备可 UV固化不饱和丙烯酸酯预聚物(UEA1~UEA3),并制备了相应的固化膜。通过 FT-IR、1H MNR、DTG、DSC、DMA对固化膜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固化膜的吸水率、水接触角、拉伸性能等。【结果】成功制备了环氧丙烯酸酯预聚物及不饱和丙烯酸酯预聚物;GMA用量的增加及不饱和键的引入显著提高了 UEA的交联密度,增强了固化膜的拉伸强度,同时没有导致过低的断裂伸长率;随着交联密度的增加,固化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显著升高;且固化膜的热分解温度呈现上升趋势;固化膜的交联密度增大显著增强了其表面疏水性。当 GMA质量分数为 29. 29%时,UEA2展现出良好的综合性能,避免了过度交联和内部缺陷导致的低温分解,具有稳定的交联结构,水接触角为 82°,吸水率为 1. 04%,断裂伸长率为 6. 36%,T5%为 265. 83 ℃,拉伸强度达到 17. 37 MPa。【结论】固化膜的交联密度作为影响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在这一合成路径中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 丁振杰, 安晓伟, 何利娜, 等
    涂料工业. 2025, 55(7): 27-33. https://doi.org/10.12020/j.issn.0253-4312.2024-3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在较低固化温度下制备具有优异耐高温性的有机聚硅氮烷( PSN)复合涂层。【方法】通过引入硅烷偶联剂改性碳化硅( SiC)颗粒作为耐热增强相,探究 PSN在热交联反应过程中的反应动力学特性,构建梯度程序升温固化工艺,比较不同 SiC添加量的 PSN复合涂层在较低固化温度下( 100~200 ℃)的固化工艺和耐高温性。【结果】 PSN复合涂层适合采用 130 ℃/2 h+150 ℃/2 h+180 ℃/2 h+200 ℃/2 h的梯度固化工艺,改性 SiC的加入显著提升了 PSN复合涂层的耐高温性。 PSN复合涂层的耐高温性随改性 SiC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其中改性 SiC含量为 5%的 PSN复合涂层耐高温性最优,最高耐受温度超过 400 ℃且表面无开裂和缺陷出现。【结论】通过梯度程序升温固化工艺制备的改性 SiC增强 PSN复合涂层固化温度显著降低,同时耐高温极限得到有效提升。
  • 陈兴兰, 孙家娣, 李晨初, 等
    涂料工业. 2025, 55(7): 34-39. https://doi.org/10.12020/j.issn.0253-4312.2025-0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解决传统涂层在人体汗液环境中易失效的问题,开发一种以丙烯酸树脂为主体的高耐人工汗阴极电泳涂料。【方法】通过对丙烯酸单体种类和用量进行筛选,研究固化剂用量、中和度、电泳施工及固化工艺参数对涂层性能的影响,得到高耐人工汗性能阴极电泳涂料,并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表征产物结构。【结果】通过控制树脂合成中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醚(GMA)用量为 11%~12%、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用量为 25%~30%、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IBOMA)用量为 12%~15%和其他功能单体的用量及涂料施工过程中关键影响因素,获得综合性能优异的涂层体系,其耐汗腐蚀>96 h,显著优于同类产品。【结论】本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汽车内饰件、运动器材及眼镜、手表等表面防护领域。
  • 张智慧, 陈延明, 郑荣荣, 等
    涂料工业. 2025, 55(7): 40-45. https://doi.org/10.12020/j.issn.0253-4312.2025-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采用自制的 KH550修饰纳米银颗粒(AgNPs)作为抗菌剂,开发一种高效抗菌水性内墙涂料。【方法】以硝酸银水溶液为银源,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为表面修饰剂,1,2-丙二醇为溶剂和还原剂,通过溶液化学方法制备了 KH550修饰的纳米银颗粒(AgNPs)。随后,将 AgNPs按照不同比例添加到水性内墙涂料中制备抗菌涂层。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 AgNPs的光学性能、化学组成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系统测试了涂层的抗菌性能。【结果】AgNPs对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和革兰氏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表现出优异的抗菌性能。当 AgNPs分散液的添加比例达 1. 05%时,抗菌涂层对大肠杆菌的抗菌率达到 10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达到 99. 1%。【结论】本研究通过 KH550表面修饰的 AgNPs,成功制备出高效抗菌水性内墙涂料。其抗菌性能与 AgNPS添加量呈正相关,1. 05%添加比例下可实现广谱抗菌效果,为建筑涂料的抗菌功能化提供了可行方案。
  • 绿色低碳
  • 李明阳, 韦代东, 葛星云, 等
    涂料工业. 2025, 55(7): 46-51. https://doi.org/10.12020/j.issn.0253-4312.2025-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利用可再生资源开发高性能 UV固化涂料。【方法】以环氧大豆油(ESO)与蓖麻油酸(RA)无溶剂开环制备大豆油基多元醇(ESOR)。利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丙烯酸羟乙酯的半加成产物对 ESOR的末端改性,合成了一系列环氧大豆油基聚氨酯丙烯酸酯光敏树脂(ER-IH5、ER-IH7及 ER-IH9)。以其为成膜物制备 UV固化涂料,系统考察了末端双键含量对涂料性能的影响。【结果】随着光敏树脂双键含量的增加,UV固化涂料的拉伸强度、铅笔硬度、凝胶含量及耐化学介质性显著增强。其中 ER-IH9涂料性能最优,透光率>95%、雾度<1%、拉伸强度 26. 1 MPa、铅笔硬度为 6H、附着力 0级、凝胶含量 96. 5%,吸水率仅 0. 87%,且在酸、碱介质中浸泡后质量损失最低。【结论】该 UV固化涂料在高硬度及高透明要求的领域展现出良好应用前景。
  • 应用研究
  • 王书展
    涂料工业. 2025, 55(7): 52-58. https://doi.org/10.12020/j.issn.0253-4312.2025-0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针对煤矿巷道壁面煤尘污染,使用硅溶胶改性丙烯酸乳液制作矿用耐沾污清漆,揭示炭质煤尘与灰尘之间沾污行为的差异。【方法】基于 GB/T 9780—2013中的 A法建立耐煤尘沾污评价方案,研究乳液中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界面亲疏水性及硅溶胶改性对耐煤尘沾污性能的影响。采用水接触角仪与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煤尘对有机涂层的浸润行为与黏附机制,观察硅溶胶改性形成的微纳结构特征,同步测试了耐沾污清漆的耐水性、耐碱性及热贮存稳定性等关键指标。【结果】随着乳液 Tg提高,涂层耐沾污性显著增强,炭质煤尘与有机涂层相似相容而增强沾污附着力,涂层疏水性的提升可通过增强与疏水性煤尘间的分子间作用力来进一步提升其沾污稳定性,硅溶胶改性生成的片层状二氧化硅晶体通过极性相斥削弱了涂层与煤尘的结合能力。【结论】基于多效协同机制研发的矿用耐沾污清漆在煤尘沾污前后的反射系数下降率<5%,显著抑制煤尘吸附,耐沾污性能优异,适用于高煤尘污染环境的长效防护。
  • 王红妮, 陈素明, 岳珊, 等
    涂料工业. 2025, 55(7): 59-64. https://doi.org/10.12020/j.issn.0253-4312.2025-0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进一步提升航空飞行器抗爆性能。【方法】以 4种抗爆涂料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模拟软件进行抗爆性能模拟计算,确定硬质聚脲体系抗爆性能最佳。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整 n(—NH2)∶n(—NCO),加入功能填料,制得新型抗爆涂料,并进行 TNT平爆试验来验证涂料的抗爆性能。【结果】硬质聚脲涂覆厚度为 6 mm时,抗爆性能最佳,防护效果为 31. 62%;在硬质聚脲的基础上,n (—NH2)∶n(—NCO)为 1∶1. 05,碳纳米管添加量为 1%时,涂层达到最佳抗爆性能,仅需涂覆 4 mm厚度,防护效果n达到 28. 24%,接近硬质聚脲 6 mm厚的防护效果。【结论】研制的产品在满足航空飞行器抗爆性能的同时,降低了涂层厚度,实现了航空飞行器抗爆涂层的轻量化要求。
  • 朱 福, 杨思琦, 田 伟, 等
    涂料工业. 2025, 55(7): 65-70. https://doi.org/10.12020/j.issn.0253-4312.2025-0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提高水性蓄能发光路面标线涂料的路用性能。【方法】以铝酸锶类稀土长效夜光粉为蓄能发光材料,研制出一种兼具蓄能发光功能与优良路用性能的水性路面标线涂料。通过性能测试,系统研究了不同乳液、填料以及涂层厚度对成膜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分析各因素用量对涂料成膜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极差分析确定最优组合。【结果】选用硅丙乳液作为基料,碳酸钙作为填料。涂料最优配方为硅丙乳液 43%,去离子水 19%,碳酸钙 14%,发光粉和钛白粉按质量比 7∶3均匀混合总计 15%,其余辅助原料占比 9%,涂层厚度控制在 0. 310 mm时涂料路用性能最佳,不黏胎干燥时间 15 min,余辉时间 12. 5 h,激发停止 10 min时发光亮度 341. 55 mcd/m2。【结论】本研究制备的水性蓄能发光路面标线涂料路用性能优良,可用于城市道路、桥梁、隧道等交通设施。
  • 科学视点
  • 廖 勇, 郑贝贝
    涂料工业. 2025, 55(7): 71-75. https://doi.org/10.12020/j.issn.0253-4312.2025-0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意义】硅酸盐质文物的保护工作对文化遗产传承至关重要。采用有机硅材料对硅酸盐质文物本体进行保护加固,是减缓文物损毁和改善文物保存状况的直接有效方法,具有突出的研究与应用价值。【分析 /评论 /进展】基于有机硅材料的独特化学结构和优异性能,主要阐述了该材料对硅酸盐质文物的保护加固机理,介绍了硅氧烷及其复合材料与有机硅改性的丙烯酸树脂材料、纳米材料、环氧树脂材料、仿生合成材料等在硅酸盐质文物保护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并探讨了在实际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应对思路。【结论 /展望】有机硅材料与硅酸盐质基材有良好的相容性,可发挥多种材料相协同的优势,是较理想的硅酸盐质文物的保护加固材料。有机硅材料也面临着渗透不佳、盐分富集破坏及老化失效等系列问题,未来应着重于开发对应性强的材料,探索仿生合成等环保型材料,并聚焦解决材料渗透性和界面应力问题等。
  • 高 敏, 谢庆宜, 刘 宇, 等
    涂料工业. 2025, 55(7): 76-82. https://doi.org/10.12020/j.issn.0253-4312.2025-0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旨在全面了解甲板防滑涂料的研究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和未来发展方向,为开发新型高性能防滑涂料提供理论支持和研究思路。【分析/评论/进展】重点综述了国内外聚合物基和金属基甲板防滑涂料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甲板防滑涂料因其优异的防滑性、耐磨性、耐候性、耐腐蚀性等性能而备受关注。聚合物基涂料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施工性,而金属基涂料则表现出更高的硬度和耐腐蚀性。根据目前甲板防滑涂料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现阶段防滑涂料的研究短板以及我国防滑涂料发展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及措施。【结论/展望】明确了未来甲板防滑涂层材料技术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即向环境友好型、耐久型和高功能型等新型防滑涂料转变,推动甲板防滑涂料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 许建明, 谭振华
    涂料工业. 2025, 55(7): 83-88. https://doi.org/10.12020/j.issn.0253-4312.2025-0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意义】面对全球能源能耗持续增长的问题,辐射制冷材料作为一种零能耗、环境友好的被动式冷却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分析 /评论 /进展】系统阐述了辐射制冷技术的原理、材料体系及性能特点,阐明了辐射制冷材料需具备太阳光高反射率( ≥92%)与大气窗口高发射率(≥92%)的特性,并重点分析了辐射制冷的 3种材料体系 ——聚合物基材料、无机材料及复合杂化体系的性能特点。同时,深入探讨了其在建筑领域(屋顶、外墙、玻璃)、能源领域(太阳能电池、储能、露水收集)、电子设备、交通领域、纺织品领域及农业等领域的实际应用。【结论 /展望】辐射制冷材料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未来有望应用在更多领域,为碳中和目标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