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第4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4-01-31
  

  • 全选
    |
    探索开发
  • 蒋 洪, 余会成, 韦贻春, 钟莲云, 韩燕燕
    涂料工业. 2014, 44(1):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 6063 铝合金的防腐蚀性能, 制备了一种 6063 铝合金苯胺( BAN) 封闭膜。 采用极化曲线及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不同体积分数苯胺所制备的封闭膜的电化学性质。 与去离子水中的封闭膜及基体的铝合金相比,极化曲线结果表明当苯胺的体积分数为 0.12% ~ 0.42%时,生成的苯胺 封闭膜具有较正的点腐蚀电位及较低的腐蚀电流;交流阻抗谱数据也显示当苯胺的体积分数为0.12%~0 .42%时,封闭膜具有较高的腐蚀阻抗,说明苯胺封闭膜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 全浸失质量速率测试结果也表明苯胺封闭膜对 6063 铝合金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采用扫描电镜对样品的表面形貌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与其电化学现象一致。
  • 江林峰, 陈 雷, 李一新
    涂料工业. 2014, 44(1): 6-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美军标 MIL-PRF-24667C 中对舰船甲板防滑涂料的摩擦系数、缆绳磨损和耐磨损性的测试程序,参照测试程序对含有不同数量和粒径的Al2O3 防滑粒料的辊涂防滑涂层进行了测试,研究了防滑涂层摩擦系数的均匀性,干态、水态和油态摩擦系数,磨损前后的摩擦系数变化以及涂层的耐磨和缆绳磨损性能;用18目、24目和36目的Al2O3 防滑粒料按照1∶6∶3的质量比配制了混合防滑粒料,由该混合粒料形成的涂层被证明具有优异的摩擦系数、缆绳磨损和耐磨性能。
  • 游胜勇, 陈衍华, 谌开红, 程 斌
    涂料工业. 2014, 44(1): 12-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对纳米硅溶胶进行表面改性,使其表面接枝上可反应的乙烯基官能团,以过硫酸钾作为引发剂,与乙烯基有机硅单体、丙烯酸酯类单体进行原位聚合反应制备纳米硅溶胶改性聚硅氧烷微乳液。 系统研究了聚合温度、乳化剂对聚合反应过程中乳液稳定性、乳胶膜吸水率以及乳胶粒子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过程中反应温度分别控制在 80 °C 、90 °C ,转化率最高; 烷基聚氧乙烯醚(AEO)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质量比为 1.5∶1~2∶1,乳化剂用量为 1.5%~2.0% 时,制备的乳液稳定性最好,乳胶膜的吸水率低于 3%,与其他共混乳液、聚硅氧烷乳液相比,吸水率显著降低;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结果显示:乳液中存在以纳米 SiO2 为核、聚硅氧烷聚合物为壳的结构形态,与共混乳液相比,改性乳液中游离的纳米 SiO2 粒子数大大减少。
  • 沈 琴, 穆 颖, 朱艳虹, 常春, 杨建红
    涂料工业. 2014, 44(1): 18-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桐油酸、过硫酸钾(KPS)、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10)为原料合成了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桐油酸含量、单体配比、乳化剂含量对乳液及其涂膜性能的影响,并采用 FT-IR、SEM、粒径及 Zeta 电位分析仪和涂膜性能测试仪对乳液及涂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测试。 研究结果表明:桐油酸的加入使得乳胶粒的形态由球形变为方体或柱体,涂膜的吸水率有所减小,疏水性、硬度、附着力有所提高。 当桐油酸含量为 1%,乳化剂含量为 3%,m(BA) ∶m(MMA)= 1 ∶1时,乳液转化率达到 98.4%,凝胶率为 0.012%,涂膜的硬度、附着力从不加桐油酸时的 B 和 7 级提升到 5H 和 2 级。
  • 工艺技术
  • 卢 飞, 芦玉峰, 杨 欢, 谢兆钱, 刘振兴
    涂料工业. 2014, 44(1): 24-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无气喷涂技术在 16 MnR 钢表面制备纳米富锌有机涂层,通过扫描电镜(SEM)、结合力测试、傅里叶红外光谱( FT-IR) 和电化学测试研究了轻集料混凝土凝结对涂层的形貌、结合强度、组成结构和耐蚀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轻集料混凝土凝结后涂层仍然致密,结合强度高(可达 15 MPa),表面有机成分没有发生改变。 电化学分析表明,涂层内部没有发生改变,表现出优异的耐腐蚀性能。
  • 薛 强, 强西怀, 张 辉
    涂料工业. 2014, 44(1): 28-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2400)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功能单体,以 2,2′-偶氮二异丙基咪唑啉盐酸盐(AIBI,VA-440)为引发剂,通过种子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新型阳离子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 红外光谱(FT-IR)证实了各种单体均参加了共聚反应;通过测定乳液的粒径分布、Zeta 电位及黏度,考察了 APEG-2400、AIBI 及 DMC 用量对乳液聚合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 APEG-2400 用量为 3.0%,AIBI 用量为 1.2%,DMC 用量为 3.0%时,可制得具有良好外观且性能稳定的阳离子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
  • 王 鸿, 徐 健, 郑柏存, 郭卫红
    涂料工业. 2014, 44(1): 34-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和苯乙烯(St)为单体,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了苯丙聚合物乳液,研究了乳液聚合过程中的制备工艺、引发剂类型、乳化剂用量、种子乳液的乳化剂用量、预乳液和引发剂的滴加速率对不同阶段的乳胶粒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单体滴加工艺制备的乳液粒径最小;引发剂种类对粒径无影响;乳化剂用量为10%时,乳液的粒径为96 nm,且分布宽度最窄,在种子乳液中乳化剂用量为40%时,乳液粒径最小,为104 nm;当预乳液滴加速度小于163 mg/s,引发剂滴加速率小于11.5 mg/s时,粒径未有变化。TEM测试表明了乳胶粒在整个乳液聚合过程中的成核长大的机理,并得到乳胶粒形貌可控的最佳方案。
  • 健康·安全·环境
  • 陈永军, 卿 宁, 赵 燕, 侯发秋, 何金文
    涂料工业. 2014, 44(1): 4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沉淀和萃取相结合,硅烷偶联剂 A-174 包裹改性的方法,制备了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含量为 15%的聚氧化丙烯二醇分散液,并以其直接作为原料,与聚丙二醇(PP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2,2-二羟甲基丙酸(DMPA)、三羟甲基丙烷(TMP)、三乙胺(TEA)、乙二胺(EDA)等其他原料,制备了一系列纳米 SiO2 粒子改性 WPU 样品。 讨论了改性纳米 SiO2 加入量对乳液和涂膜性能的影响。 研究表明:纳米 SiO2 聚醚二元醇分散液与预聚物发生了反应,纳米 SiO2 均匀分散在预聚物中,乳化后,纳米 SiO2 粒子在水性聚氨酯中分散性变好,纳米 SiO2 用量为预聚物质量的 2.0%时,得到了稳定的纳米二氧化硅水性聚氨酯分散液,复合涂膜的断裂伸长率为 300%,拉伸强度为 13 MPa,耐水性、硬度、热稳定性得到较大的提高。
  • 林粤顺, 周新华, 叶少英, 邱星林
    涂料工业. 2014, 44(1): 46-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自制交联单体 1008 和丙烯酸羟乙酯(HEA)替代 N-羟甲基丙烯酰胺,以丙烯酸丁酯 (BA)、苯乙烯(St)为基本原料,通过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环保型自交联聚丙烯酸酯印花胶粘剂。 考察了阴非离子复合乳化剂、引发剂、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和自制交联单体对乳液色牢度、吸水率、黏度的影响,并对环保型自交联乳液与羟甲基丙烯酰胺类乳液进行了性能对比。 研究结果表明:w(复合乳化剂)= 1.82%(占单体总质量,下同)、w(APS)= 0.41%、w(AA)= 3.43%、w(HEA) = 3.32%、w(1008)= 0.68%时,所制备的印花胶粘剂具有优良的性能,且其游离甲醛释放量合格,满足印花织物应用性能要求。
  • 标准及检测
  • 魏宇锋, 王文青, 邱 丰, 费旭东, 张继东
    涂料工业. 2014, 44(1): 52-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溶剂型涂料中三氯苯 3 种同分异构体(1,3,5-三氯苯、1,2,4-三氯苯、1,2,3-三氯 苯)的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 研究了丙酮、正己烷、四氢呋喃和乙酸乙酯 4 种溶剂对涂料中三氯苯 的提取以及分离效果。 配制三氯苯浓度分别为1 mg/L、5 mg/L、10 mg/L、20 mg/L、50 mg/L、100 mg/L 的标准溶液,以选择离子(SIM)模式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 以三氯苯提取m/z=180.0离子峰面积为 横坐标,以对应的三氯苯浓度(mg/L)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种同分异构体对应曲线的相关系数 均大于 0.999,在 1 ~ 100 mg / L 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样品平均回收率为 95.9% ~ 107.6%;相对标准偏 差(RSD, n=6)在 1.44%~4 .3%之间。 样品中 1,3,5-三氯苯、1,2,4-三氯苯、1,2,3-三氯苯检出限 (LOD, S/N=3)分别为2 mg/kg、2 mg/kg、2 mg/kg。
  • 应用研究
  • 周广青
    涂料工业. 2014, 44(1): 57-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小型造船企业建造货船时,其甲板防滑通常不选择成本较高的防滑涂料,而采用经济实惠、性能较好的甲板防滑层作为防滑措施之一。 本研究制备的甲板防滑层以当前甲板所用的涂料和高硬度的砂子为原料,材料成本低、易施工。研究了甲板防滑层的性能,通过滑动摩擦系数测试仪TORTUS3( TORTUS) 测试摩擦系数,结果表明:砂子颗粒越大,摩擦系数越大,越难清洁;在一定面积范围内,砂子数量越多,摩擦系数越大,清洁难度增大。 砂子最合理的使用配比为:粒径60~70目,数量3 ~ 4 颗/ cm2
  • 董振华, 廖凯锋
    涂料工业. 2014, 44(1): 6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某轮船甲板及上层建筑面漆保养几次都有变色现象,颜色变深发黑,严重影响外观。 文章以实地勘验、小样对比、施工条件、环境湿度、材料特性等方式分析了涂料变色的原因,并提出修复和改进措施。
  • 涂装技术
  • 王火印, 杨金富, 毕向光
    涂料工业. 2014, 44(1): 65-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初始含水率>70%的 MgO 涂层进行微波干燥实验,采用响应曲面法中心组合设计对工 艺参数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料功比、干燥时间、初始含水率对微波干燥涂层的相对脱水率都有影 响。 影响的显著程度顺序为:干燥时间>料功比>初始含水率。 结合响应曲面优化及产品质量评分的 方法得到了第一阶段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微波功率 280 W,干燥时间 30 min,涂层厚度 2.0 mm 干燥 效率最高,预测的相对脱水率为 37.87%,而实测的相对脱水率为 37.55%,实验值与预测值偏差为 -0.32%,响应曲面优化有效。
  • 刘晓亮, 孟凡敬
    涂料工业. 2014, 44(1): 70-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流体力学仿真软件FLUENT,建立汽车涂装线对流加热烘干室典型截面的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进行流体力学的二维静态仿真分析,比较各截面的优缺点,为烘房选择截面提供参考依据。阐述了流体仿真在烘房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根据仿真结果总结各截面的优缺点,对其缺点的解决方法进行技术探讨,为烘干室的设计提供基础指导。
  • 科学视点
  • 张瑞珠, 郑 伟, 何 方, 熊先文
    涂料工业. 2014, 44(1): 75-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近年来纳米隔热涂料的研究进展,以及纳米热障涂层、纳米半导体隔热涂料、纳米孔隔热涂料的特点和研究现状,介绍了纳米材料对于降低涂料热导率方面的作用以及一些新型纳米材料在隔热涂料研制中的应用状况,并对目前纳米隔热涂料制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进行探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