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第5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3-06-01
  

  • 全选
    |
    探索开发
  • 邢正, 罗静, 刘仁
    涂料工业. 2023, 53(6): 1-8,21. https://doi.org/10.12020/j.issn.0253-4312.202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超分散剂对光固化涂料体系云母分散性的影响,采用 4种不同超分散剂 BYK-111、BYK-168、BYK-2008、BYK-2025对云母进行改性,并通过沉降法、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黏度法等进行表征,通过电化学阻抗谱( EIS)、耐中性盐雾试验对 UV固化云母涂层的耐腐蚀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黏度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反映云母在 UV固化树脂体系中的分散性能。 4种超分散剂中,聚氨酯型超分散剂 BYK-168改善云母在光固化涂层中分散性的效果最好,所构筑的光固化涂层耐腐蚀性也最为优异,浸泡在 3. 5%NaCl溶液中 1 200 h后,涂层的电化学阻抗值维持在 109 Ω·cm2左右,整个浸泡过程中的下降幅度不超过 1个数量级,且经过 1 000 h的耐中性盐雾试验后,涂层仍然完好无损,没有任何腐蚀现象。
  • 李运景, 郝龙云
    涂料工业. 2023, 53(6): 9-15,21. https://doi.org/10.12020/j.issn.0253-4312.2023-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聚氨酯丙烯酸酯( PUA)乳液的稳定性及固色性能,首先,利用高碘酸钠将海藻酸钠分子中的羟基部分氧化为醛基;然后,通过席夫碱反应与肉桂酰胺进行接枝,得到改性海藻酸钠(HMSA),用其配制 PUA光固化乳液对涂料印花织物进行固色。系统研究 HMSA对 PUA乳液稳定性及其成膜性质的影响,并通过摩擦牢度、水洗牢度、接触角测试等对涂料在棉织物上的固色效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HMSA可使 PUA乳液获得更小、更均匀的液滴,并使乳液的电位绝对值增大,乳液的稳定性也获得提高。此外, HMSA能增强 PUA固化膜耐酸碱、耐醇处理能力。同时光固化 HMSA/PUA体系也能将涂料颗粒包覆于织物表面,减少其在摩擦、水洗过程中脱落的几率,有效提高固色牢度。
  • 于慧文, 李晓炜, 方瑶婧, 等
    涂料工业. 2023, 53(6): 16-21. https://doi.org/10.12020/j.issn.0253-4312.2022-3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实验室模拟保温层下腐蚀环境,针对不同的配套涂层体系开展了横置式方管和竖立式圆管循环腐蚀试验,筛选了不同涂层的保温层下耐腐蚀性,并对方管和圆管试验评价方法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普通环氧酚醛漆、玻璃鳞片增强环氧酚醛漆以及惰性无机共聚物漆具备良好的耐保温层下腐蚀性能,含有机硅铝粉的涂层体系由于较薄的干膜厚度未通过测试。此外,相比于圆管试验,方管试验的试验条件更为苛刻,对不同涂层的筛选性更佳。
  • 康瑞瑞
    涂料工业. 2023, 53(6): 22-29. https://doi.org/10.12020/j.issn.0253-4312.2022-3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丙烯酸改性聚硅氧烷涂料的耐候性和配套性,以涂层失光率、粉化等级、色差以及层间附着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紫外光助剂体系与用量、颜料体积浓度( PVC)、钛白粉用量对涂层耐候性的影响以及中间漆固化剂的结构与组分、涂装间隔对配套附着力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紫外光助剂体系和用量、 PVC范围、钛白粉用量、中间漆固化剂类型以及涂装间隔。结果表明:采用苯并三唑类紫外光吸收剂 BTZ与碱性受阻胺光稳定剂 A-HALS复配,且复配助剂用量为 1. 8%~2. 4%, PVC≤0. 18以及提高钛白粉用量可有效提高丙烯酸改性聚硅氧烷涂料的耐候性;中间漆固化剂采用不含小分子的腰果壳油改性胺或聚酰胺,涂料体系配套性优异;适当延长涂装间隔可提升涂层体系配套性。
  • 工艺技术
  • 赵宁, 胡振文, 陈于健, 等
    涂料工业. 2023, 53(6): 30-38. https://doi.org/10.12020/j.issn.0253-4312.2022-2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共价键的连接,将磷酸二乙酯(DPA)与环氧树脂(EPR)反应以制备环氧磷酸酯,并将环氧磷酸酯作为基体树脂制备了清漆固化涂层。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电化学交流阻抗(EIS)等,对环氧磷酸酯的组成、结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及固化涂层的内部形貌、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 DPA的添加量以及不同环氧值的 EPR对环氧磷酸酯本征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纯环氧树脂,经改性的环氧磷酸酯一方面提高了固化清漆涂层的力学性能,另一方面磷酸根离子对金属离子的螯合作用,可更加有效提高固化涂层的耐腐蚀性,为其在金属防腐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行性。
  • 曹洁, 朱志平, 石西尧, 等
    涂料工业. 2023, 53(6): 39-45. https://doi.org/10.12020/j.issn.0253-4312.2022-2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海上风电金属塔筒的腐蚀问题,使用硅烷偶联剂 KH550对玄武岩鳞片进行改性,以氟碳树脂为成膜物质,制备了不同改性玄武岩鳞片含量的氟碳重防腐涂料。采用扫描电镜( SEM)、红外光谱( FT-IR)、 X射线衍射( XRD)对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征,利用电化学阻抗谱( EIS)、酸碱浸泡试验、中性盐雾试验和大气曝晒试验等评价了涂层性能。结果表明:加入 6%的改性玄武岩鳞片的涂
    层综合性能最优,其附着力可达 1级,硬度高( 4H),固化快,表干时间仅 20 min,一次成膜厚度平均可达 100 μm以上,耐化学品性优异,具有长效防腐耐候性。
  • 健康·安全·环境
  • 王德修, 张冬明, 李新雄, 等
    涂料工业. 2023, 53(6): 46-51. https://doi.org/10.12020/j.issn.0253-4312.2022-3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 2种水性中涂与 1种水性亚光实色面漆的配方设计,通过接触角测试仪以及景深显微镜表征,研究了“湿碰湿”工艺(3C1B)与三涂两烘工艺(3C2B)中涂与面漆层间的相互作用,重点分析了不同中涂的表面能以及面漆在不同中涂上施工后的表面/断面形貌变化。结果表明:“湿碰湿”涂装过程中涂树脂的运动能力是影响中涂与面漆相互作用的主要因素。采用乳胶型树脂的中涂,由于乳胶树脂具有内交联的粒子结构,树脂链段运动能力弱,中涂与面漆之间能形成完整的漆膜界面,相对于采用分散体型的水性中涂具有更强的抗渗咬能力。“湿碰湿”涂装中,水性中涂的设计研发应着重降低中涂树脂运动能力。
  • 标准及检测
  • 谷雨泽, 顾剑勇, 芮英宇, 等
    涂料工业. 2023, 53(6): 52-59. https://doi.org/10.12020/j.issn.0253-4312.2023-0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国标 GB/T 9755—2014《合成树脂乳液外墙涂料》中规定的合成树脂乳液外墙涂料透水性的测试方法,研究分析基材对透水性测试的影响因素。对比了不同生产厂商的无石棉纤维水泥平板的透水性。结果表明:试验板材的性能参数对空板透水性以及涂膜透水性的测试结果均有影响。测试试验板材上增加不同的腻子层后涂膜透水性发生变化,表明腻子层对涂膜透水性有影响。对比大容量漏斗与国标透水性测试漏斗对透水性的影响,发现大容量漏斗在透水性测试中对基材差异的影响具有屏蔽作用。
  • 涂装技术
  • 刘文济, 王煜, 黄龙武, 等
    涂料工业. 2023, 53(6): 60-63. https://doi.org/10.12020/j.issn.0253-4312.2022-3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一起少见的车身表面涂层灰点污染问题,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排查原因,并利用光学显微镜( OM)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FT-IR),逐层表征并分析清漆层、色漆层和预喷涂层,确定缺陷产生的根本原因,给出解决方案。结果表明:长时间搅拌后,预喷涂涂料中的黑色浆料析出,造成预喷涂层与色漆层发生混溶,产生灰点污染。随着后续预喷涂材料配方的改进,以及长效管理措施的实施,彻底消除了灰点污染的缺陷。
  • 李欢欢, 赵成林, 成静, 等
    涂料工业. 2023, 53(6): 64-68,74. https://doi.org/10.12020/j.issn.0253-4312.2023-0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汽车漆膜质量标准的提高和功能颜料的应用给车身色差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本文以某水性免中涂( IPⅡ)工艺下汽车 B柱色差问题为例,分析了设备精度、车身结构、金属漆特性导致该问题的可能性,通过研究车身结构和色漆施工工艺(人工、机器人)发现车身结构设计缺陷导致 B柱金属漆产生色差,通过优化机器人喷涂轨迹和参数可有效消除 B柱金,属漆色差,为优化车身结构设计和提高漆膜质量提供参考。
  • 郭杰, 何妍, 任博华
    涂料工业. 2023, 53(6): 69-74. https://doi.org/10.12020/j.issn.0253-4312.2023-0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某实际生产案例中门槛电泳流痕问题,分析了电泳方式、零件结构、烘房结构等影响要素。采用黑带六西格玛方法和思路,并结合试装验证、模拟仿真分析等方法确定零件增加沥水孔的方案为长期方案。最终对零件设计提出要求,避免狭小空腔结构可以有效预防电泳流痕缺陷,有效解决电泳流痕问题,避免打磨返修。所采用的分析和验证方法,可推广应用于生产中出现的类似质量问题的解决过程。
  • 科学视点
  • 袁正均, 李昌诚
    涂料工业. 2023, 53(6): 75-82,88. https://doi.org/10.12020/j.issn.0253-4312.2023-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海洋生物污损问题是一个困扰很久的世界性问题,随着人们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合成环境友好型防污高聚物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分别介绍了抗蛋白吸附防污高聚物、两亲性防污高聚物、污损脱附型防污高聚物以及可降解防污树脂的合成研究,重点介绍了可降解防污树脂的降解、防污机理以及主链可降解侧链可水解防污树脂的合成,可降解树脂利用自身可在水或酶的作用下降解为小分子,最大限度地降低对海洋的污染,并且面对复杂的实海状况无明显短板,因此发展前景最好。
  • 郑宝庆
    涂料工业. 2023, 53(6): 83-88. https://doi.org/10.12020/j.issn.0253-4312.202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快干型水性标线涂料技术绿色环保,具有持久的玻璃珠黏附力和优异的反光性,夜间辨识性高,经久耐磨,有助于提升道路安全,且施工效率高,综合成本较低,在标线材料应用中占据主导地位。本文总结了热熔型、溶剂型、水性和双组分四大类道路标线涂料的应用特点,重点介绍了水性标线涂料成膜物快干型丙烯酸乳胶及其技术要求,以及水性标线涂料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