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第37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07-07-01
  

  • 全选
    |
  • 李红强, 葛会勤, 赵建设, 王经武, 曾幸荣
    涂料工业. 2007, 37(7):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分步加料法,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 (TDI)、聚乙二醇 (PEG)、二羟甲基丙酸(DMPA)以及甲基丙烯酸 β -羟乙酯(HEMA)为原料合成了光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PUA)预聚体。 产物经三乙胺中和后自乳化分散于水中,体系固含量达到 36%。 比较了一步加料法和分步加料法对体系稳定性及涂膜性能的影响, 并研究了 PEG与 DMPA物质的量的比对涂膜性能及固化时间的影响。 结果表明, 分步加料法制得的体系的稳定性要优于一步加料法;随着 n(PEG)∶n(DMPA)的减小, 涂膜的吸水率先减小后增大, 而光泽和固化速度有所降低。 另外, 在同一预聚体的体系中,光引发剂的含量对涂膜固化时间的影响较大。
  • 薛丽莉, 许立坤, 李庆芬, 李春辉
    涂料工业. 2007, 37(7): 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水性含氟涂层和水性纳米铝粉环氧涂层的配方及固化工艺研究, 制备用于紧固件腐蚀防护的水性有机涂层。使用 DSC对涂层的工艺进行了优化, 使用 SEM对涂层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 利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对两种涂层的耐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制备出的含氟涂层致密孔隙少, 耐腐蚀性能明显优于水性纳米复合涂层。
  • 张露露, 游 敏, 刘 攀, 吴建好, 邱学斌
    涂料工业. 2007, 37(7): 8-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以葡萄糖和酒石酸作为还原体系, 采用化学镀技术制备鳞片石墨基复合导电填料的生产工艺。 着重讨论了鳞片石墨表面预处理、反应温度、镀覆量等因素对鳞片石墨基复合导电填料电导率的影响。 当反应温度为60 ℃, 银镀覆量为 25%时,在经 NaOH、HNO3和表面活性剂处理后的鳞片石墨表面通过化学镀工艺获得了均匀分散的银, 其平均粒径约为 500 nm, 该鳞片石墨基复合导电填料的电导率为 9.114 4 S·cm-1;并用该导电填料制得了玻璃鳞片导电涂料, 其体积电阻率为 252.75 Ψ·cm, 而耐蚀性与玻璃鳞片涂料相比, 不仅没有下降, 还略有增强。
  • 李芝华, 任冬燕
    涂料工业. 2007, 37(7): 1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实验选用聚醚二元醇、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作为原料, 合成了聚醚型聚氨酯预聚体。 采用该预聚体和扩链剂 1, 4 -丁二醇(1, 4 -BDO)、交联剂三羟甲基丙烷(TMP)对 TDE-85/甲基四氢苯酐(MeTHPA)环氧树脂体系进行改性。 利用扫描电镜分析, 探讨了聚氨酯(PU)改性 TDE-85/甲基四氢苯酐(MeTHPA)环氧树脂体系结构特征。 结果表明, 当合成 PU预聚体的 PPG相对分子质量不同时, 改性环氧树脂体系的表面形貌随聚氨酯预聚体加入量的变化趋势是相同的。 当聚氨酯含量较小时, 呈明显的“海岛”结构。 随着聚氨酯加入量增多到一定量时, 两网络互穿程度较高, 相分离程度不明显, 具有互穿网络聚合物结构特征。 随着聚氨酯含量的继续增多, 相区尺寸明显增大, 两相相容性变差, 相界面变得较清晰。
  • 孙绍晖, 孙培勤 ,刘大壮
    涂料工业. 2007, 37(7): 14-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掌握环氧树脂与丙烯酸树脂酯化反应凝胶规律的基础上, 在临界凝胶方程给出的环氧 /叔胺 /丙烯酸树脂三角图的非凝胶区域, 利用酯化反应合成了不同三元配比的六种环氧丙烯酸树脂复合物, 通过研究这六种复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加水乳化和涂膜性能等变化规律, 最终给出适合做防腐涂料的配方选择范围和涂料配方设计的指导原则。
  • 韩 丽, 侯书恩, 潘 勇
    涂料工业. 2007, 37(7): 18-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 通过溶胶 -凝胶法对铝酸锶型长余辉发光粉颗粒表面包覆氧化硅膜, 防止发光粉的水解失效。 试验以草酸作催化剂, 分别讨论了乙醇、水、催化剂对包膜效果的影响, 最终确定硅溶胶制备的工艺条件[ n(TEOS)∶n(EtOH)∶n(H2O)为 1∶4∶8] 。 经耐水性、激发光谱 、发射光谱以及长余辉性能测试, 发光粉与SiO2 的比为10∶4时就可以很好地防止水解, 晶体结构不会发生变化, 初始亮度为包膜前的 95.9%, 余辉时间长达 12 h。
  • 郑 静, 王国宏, 王志刚
    涂料工业. 2007, 37(7): 22-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纳米 Fe2O3有机表面改性的影响因素, 确定了最优改性剂和改性条件。 采用红外光谱 (FT-IR)、热分析(TG)、透射电镜(TEM)和分散性实验对表面改性前后的纳米Fe2O3进行了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 以硬脂酸为改性剂、用量为 15%、pH值为 8、改性时间为 2 h时, 改性后的纳米 Fe2O3的亲油化度达到 89.47%。 红外光谱和热分析显示, 硬脂酸以化学键合的方式结合在纳米 Fe2O3的表面, 其质量分数约为 11%。 透射电镜(TEM)和分散性实验表明,经硬脂酸有机表面改性的纳米 Fe2O3具有亲油疏水性能, 能较好地分散于有机溶剂二甲苯中。
  • 申蓓蓓, 郭忠诚
    涂料工业. 2007, 37(7): 26-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水溶性丙烯酸树脂为基料、银包铜粉为导电填料, 制备了一种水性导电涂料, 并对其理化性能参数进行了测试。 讨论了导电填料、水加入量、分散剂以及固化温度、涂膜厚度等对导电涂料性能的影响, 确定了最佳的水性导电涂料组成和工艺条件:树脂用量 22%、银包铜粉用量 35% ~ 44%、溶剂水的添加量 28% ~ 40%、分散剂用量 0.62%左右、固化温度 55 ℃。
  • 马向东, 刘大壮, 孙培勤
    涂料工业. 2007, 37(7): 29-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考察了马来酸酐(MAH)用量、引发剂(BPO)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氯化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 (CPPgMAH)中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m(MAH)∶m(CPP)=0.28时, 接枝率和接枝效率较高;随着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用量的增大, 接枝率和接枝效率也随之增大;提高反应温度, 可以提高接枝效果, 适宜的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分别为 100 ℃、1.5 h。
  • 郭宝民, 王正武,姚伯龙 ,王建磊, 丰隽莉
    涂料工业. 2007, 37(7): 32-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红外辐射致冷的基本原理, 研究了红外辐射涂料的影响因素;通过微乳液聚合的方法描述了阴离子型 Gemini表面活性剂在形成涂料用乳液中的功能, 研究发现阴离子 Gemini表面活性剂在微乳液聚合中是高效的乳化剂, 可以提供典型的粒径控制, 以及良好的乳液稳定性, 只需 1%左右就可以得到固含量 45%左右的透明纳米级丙烯酸乳液;确定了辐射涂料的各种功能填料, 并对填料进行处理, 从而提高了填料反射和辐射功能, 研制出了具有显著降温功能的辐射涂料。
  • 李 伟 ,胡剑青,涂伟萍
    涂料工业. 2007, 37(7): 36-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聚酯多元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为原料, 合成了水性聚氨酯丙烯酸乳液, 加入含侧氨基和不饱和双键的有机硅氧烷进行扩链改性, 得到了一系列有机硅改性的聚氨酯丙烯酸乳液。 对得到的产物进行了表征, 对改性前后的体系涂膜的性能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用有机硅改性的聚氨酯丙烯酸乳液形成的涂膜接触角更大、附着力更强、具有更好的耐水性, 但硬度稍有下降。
  • 郝龙云 ,蔡玉青
    涂料工业. 2007, 37(7): 39-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频率为 49 KHz的超声波对涂料染色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超声波施加于阳离子改性阶段, 可以缩短改性时间 15 min左右;超声波施加于染色阶段, 可以明显提高涂料上染百分率及染色速率;超声波施加于固色阶段, 可以提高湿摩擦牢度半级左右。
  • 方黎明,孙善和 ,吴桂兰
    涂料工业. 2007, 37(7): 42-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电泳槽液更新周期长, 槽液老化严重, 槽液高温、溶剂补给、过度超滤都影响槽液稳定性, 使其容易产生絮凝。 本文介绍了长更新周期电泳槽液因高温而导致颜料絮凝的补救办法, 从理论上分析了各种颜料絮凝的原因及长更新周期电泳槽液管理对策。
  • 林金娜, , 侯有军, 曾幸荣
    涂料工业. 2007, 37(7): 46-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方法、特性及主要类型, 综述了国内外在应用超支化聚合物制备UV固化涂料方面的研究进展, 指出了目前超支化聚合物在 UV固化涂料中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冯世芳
    涂料工业. 2007, 37(7): 5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家涂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建筑装修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于 2006年第 2季度, 对全国 12个省4个直辖市部分企业生产的合成树脂乳液内墙涂料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 通过对近几年内墙乳胶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的分析, 指出内墙乳胶漆产品质量正逐步提高, 知名品牌产品质量、安全性能有保障。 同时对抽查产品不合格项目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
  • 陈立军 ,陈丽琼 ,张欣宇,杨 建 ,李荣先
    涂料工业. 2007, 37(7): 54-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具有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选择性好的优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系统介绍了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在涂料中的应用。 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在涂料中主要应用于聚合物乳液中残余单体、涂料中的游离单体、涂料中的溶剂、水性涂料中的 VOC等的分析。 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应用于涂料中, 有利于涂料产品质量和检测方法的标准化。 随着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的发展, 其在涂料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 柴淑玲, 杨莉燕, 谭惠民
    涂料工业. 2007, 37(7): 57-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异佛二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原料, 采用内乳化法合成了不同羧基含量的阴离子水性聚氨酯分散液,利用 FT-IR、DSC、TEM、TGA、XRD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所合成的水性聚氨酯中氢键主要存在于硬段的亚氨基与硬段的氨酯羰基和脲羰基之间 。在 -100 ~ 220 ℃的温度范围内出现了 2个玻璃化转变, 其热分解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 随着羧基质量分数增加, 水性聚氨酯硬段与硬段间的氢键增加, 软段的玻璃化温度向低温方向移动, 硬段的玻璃化温度向高温方向移动, 其胶束粒子的平均粒径变小。
  • 卢志刚, 刘心同, 赵金伟, 张桂珍, 王英杰, 牛增元, 韦亚兵
    涂料工业. 2007, 37(7): 61-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型气候箱模拟典型室内空气条件, 不同时间用椰子壳活性炭吸附管收集一定体积硝基、多组分聚氨酯清漆涂膜释放出的 VOC与空气的混合气体, 气相色谱法测定二硫化碳提取液中 VOC组分浓度的实验方法, 研究了溶剂型木器涂料成膜后 VOC的气相浓度由迅速衰减、过渡和缓慢衰减三个过程构成并受液 -气界面压力差和解吸的控制, 基于数据分析建立定量描述涂料涂装后气相浓度与涂膜中 VOC组分量、空气交换率、实验仓容积相互关系的数学模型。 气相浓度的衰减率 Rr可表征 VOC释放特性, 温度、湿度、空气交换率条件对气相浓度衰减率影响研究表明其与温度、组分的色谱保留时间存在函数关系。
  • 赵明敏
    涂料工业. 2007, 37(7): 67-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外墙乳胶漆涂膜被污染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因素, 比较了用于改善外墙乳胶漆耐沾污性的亲水性与疏水性理论, 采用具有特殊功能的纯丙乳液, 并在应用中调整工艺配方, 研制出具有高耐沾污性的外墙乳胶漆。
  • 于良民 ,安正国 ,董 磊
    涂料工业. 2007, 37(7): 70-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愈创木酚和 N-羟甲基丙烯酰胺为原料通过弗瑞德 -克来福特烷基化反应, 合成了含辣素衍生结构的丙烯酰胺类功能单体 N-(4 -羟基 -3 -甲氧基 -苯甲基)丙烯酰胺(HMBA), 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波谱(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初步研究了该化合物在海洋防污涂料中的防污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