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第4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5-06-01
  

  • 全选
    |
    探索开发
  • 吴国民1, 2, 刘贵锋1, 2, 陈 健1, 霍淑平1, 孔振武1, 2
    涂料工业. 2015, 45(6):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纤维素纳米晶须(CNW)的水可分散性,分别将 CNW 水悬浮液均匀分散在水性环氧树脂基多元醇和水性萜烯基环氧树脂分散体中。 以旋转流变法分析了 CNW 对水性树脂体系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体系的黏度都随 CNW 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 用粒径分析仪观察了 CNW 对复合体系的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加入 CNW 后分布曲线出现了 CNW 粒径峰,粒径峰面积的变化与CNW 的加入量成正比。 复合体系的原子力显微镜分析表明:CCNW能均匀无序地分布在水性树脂体系中。 复合产物的拉伸测试表明,复合涂膜的拉伸模量和拉伸强度都随着 CNW 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断裂伸长率随 CNW 添加量的增加而下降。 接触角测定表明,添加 CNW 可以提高复合涂膜表面的疏水性。
  • 吕正伟1, 孟婷婷1, 姜金梅1, 陈永康2, 季永新1
    涂料工业. 2015, 45(6): 7-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合成了丙烯酸酯改性有机硅流平剂,研究了合成反应条件,利用红外光谱(FT-IR)及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制得的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探讨了不同丙酸酯制得的改性有机硅流平剂的表面性能。 结果表明:适宜的合成条件为反应时间为 7H,反应温度为 100 ℃ ,催化剂用量为 20 μg/g,反应物比例为n(Si-H) ∶ n(C=C)= 1:1.2。 在此条件下,含氢硅油中Si-H的转化率达 92.5%。 表面性能研究表明:自制的丙烯酸酯改性有机硅流平剂产品能有效降低丙烯酸清漆的表面张力,同时其涂膜具有较好的鲜映性、光泽及滑爽度等表面流平性能。
  • 简 璐, 谷琦琦, 槐抗抗, 王 煦
    涂料工业. 2015, 45(6): 1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制备性能优异的环氧涂料,选择导电聚苯胺(PANI)作为防腐填料,通过正交实验筛选了涂料配方;运用交流阻抗讨论了浸泡温度、时间和 CO2 分压等因素对涂层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筛选出的涂料配方为环氧树脂含量 36.90%(质量分数,下同)、聚苯胺含量为 0.37%、聚酰胺含量为 29.52%、其他填料含量为 33.21%时所制得的涂层附着力为 1 级、硬度为 6h、耐冲击性为45cm;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涂层的腐蚀速率先增加后减小;浸泡温度从 35 ℃ 升高到 80 ℃ 时,涂层的腐蚀加剧;在 7 MPa CO2 和 1 g/L 硫化钠条件下,涂层主要发生的是硫离子腐蚀。
  • 严 瑾1, 邵水源2, 昝丽娜2, 庞青涛3, 朱睿颖2, 何 婷2
    涂料工业. 2015, 45(6): 17-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甲基丙烯酸改性环氧 E-44 合成水性环氧树脂,再以物理共混方式用自制硅氧烷低聚物改性水性环氧树脂。 采用红外光谱对树脂结构进行表征;用改性树脂制备固化涂层,考察了涂层固化后的基本性能;并利用热重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了固化膜的热稳定性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果表明:硅氧烷低聚物对改性水性环氧树脂的附着力、吸水率、耐化学介质性能影响不大;加入硅氧烷低聚物后涂膜的铅笔硬度从 3H 提升至 4H;随着硅氧烷低聚物含量的增加,达到最大热失质量速率时的温度从 364.5 ℃提升至 433.0 ℃ ,涂膜的热稳定性提高。
  • 工艺技术
  • 徐 涛1, 2, 刘 鹤1, 商士斌1, 宋湛谦1, 邹开飞2, 杨 冲2
    涂料工业. 2015, 45(6): 22-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马来海松酸(MPA)、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 )、γ-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的水解物(HAPMS)和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DMDMOS)为原料,在不需要溶剂的条件下,采用一锅法合成了一种侧基含有 MPA 基酰亚胺杂环(MPABI)的甲氧基封端聚硅氧烷树脂(MP-MOS),并利用核磁共振(1H-NMR、13C-NMR)和红外光谱(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研究发现,MP-MOS 树脂无需催化剂就可室温硫化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涂膜。 利用热重分析(TGA)和差式扫描量热法(DSC)表征了 MP-MOS 树脂室温固化物,数据表明,其具有耐高低温性能。
  • 王庆平, 王辉, 闵凡飞, 朱金波
    涂料工业. 2015, 45(6): 27-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硅烷偶联剂对粉煤灰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混合法制备了粉煤灰/环氧树脂防火涂料。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镜(SEM)对改性粉煤灰的表面成分、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利用燃烧法观察涂料的防火性能,研究了粉煤灰添加量对防火性能的影响,探讨了该涂料的防火机理。 结果表明:改性后粉煤灰表面出现硅烷偶联剂的特征官能团,表面接枝现象明显,与环氧树脂相容性较好。 随着改性粉煤灰添加量的增加,防火性能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改性粉煤灰添加量为 5%时,其防火性能达到最佳。
  • 李金娥1, 代 斌2
    涂料工业. 2015, 45(6): 3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新疆乌兰林格提纯膨润土为原料,经 NaNO3 钠化改性、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和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2 种季铵盐有机改性得到有机膨润土,考察了反应条件对有机膨润土性能的影响;用该有机土改性市售乳胶漆,考察了有机膨润土对乳胶漆性能的影响。 实验表明:较优的有机化反应条件为浆液 pH 为 9、反应温度为 60 ℃ 、反应时间为 15 h,由此得到的有机膨润土的性能远优于行标;当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有机膨润土的用量为 4%时,乳胶漆的黏度、耐溶剂性、耐磨性、耐冲击性分别提高了 144%、80%、74%、120%,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 健康·安全·环境
  • 张 涛1, 2, 杨 帆1, 张开瑞2, 王潮霞1
    涂料工业. 2015, 45(6): 37-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聚乙二醇、丙烯酸羟乙酯为反应物,并以乙二醇或 1,3-丁二醇为扩链剂,合成了扩链型聚氨酯丙烯酸酯,并以其制备了 UV 固化涂料。 研究了聚乙二醇及扩链剂对 UV 固化涂膜性能的影响。 随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涂膜的柔韧性从 49 mm 变为 20 mm,硬度从H 降低为 6B,扩链温度在 25~30 ℃之间时,扩链反应容易控制。 扩链后涂膜的表干时间变长,附着性变好,柔韧性小于 1 mm,同时涂膜耐水性、耐酸性、耐碱性、耐磨性、耐溶剂性均有所提高。
  • 周庆丰1, 耿秀芳2, 潘明旺3
    涂料工业. 2015, 45(6): 41-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乙醇和去离子水为反应介质,通过沉淀聚合成功地合成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GMA-MMA-BA)三元共聚丙烯酸酯树脂。 用数码照片记录了随着最终聚合物液体温度的降低,合成的三元共聚物与介质自动分离的过程。 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了聚合物粒子的形貌及分布状况;利用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氢谱表征了合成树脂的结构;用凝胶渗透色谱仪测定了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了合成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用热重分析仪测试了合成树脂的热稳定性。 结果表明:共聚单体的转化率很高,可以通过调整 MMA/BA 的比值来调控合成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 55~75 ℃之间。
  • 李小强1, 2, 何 涛1, 2, 李 勇1, 2, 曾 定1, 2, 刘 亮1, 2, 古沸常1, 2
    涂料工业. 2015, 45(6): 47-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红外、质谱及核磁共振表征,确定了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颗粒的主要成分为精对苯二甲酸,分析发现精对苯二甲酸未能充分参与反应、原材料及生产环境中带入的杂质都可能造成颗粒的产生。 探讨了影响聚酯树脂中颗粒含量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较高的醇/ 酸比、更高效的催化剂、反应活性更高的单体及适宜的保温温度均有利于减少聚酯树脂中颗粒的含量。
  • 应用研究
  • 苏伯民1, 2, 张化冰1, 2, 蒋德强3, 赵永成1, 2, 张 瑞1, 2
    涂料工业. 2015, 45(6): 51-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纯丙乳液、硅丙乳液和热塑性丙烯酸树脂 3 种材料涂膜的拉伸模量、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发现 3 种涂膜较脆、强度较小。 用重新设计的透湿杯,测定了 3 种涂膜和用其涂覆的壁画试块的水汽透过性,并结合扫描电镜观察,发现 3 种涂膜的水汽透过率比较接近;3 种材料涂膜对试块微观形貌的影响和对试块水汽透过性的影响之间存在关联。
  • 陈 川1, 黄海军1, 王 俊1, 揭敢新1, 赵 钺1, 詹 耀2
    涂料工业. 2015, 45(6): 56-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促进我国海上风电钢结构涂料的发展,对数家国外知名风电钢结构涂料企业海水飞溅区涂料样板进行评价研究。 开展了多种环境模拟测试试验和三亚海洋环境试验站现场试验,评价项目包括涂膜的锈蚀、开裂、起泡、附着力、耐磨性及腐蚀蔓延值等各项性能,根据各项因素对风电涂料耐久性的影响大小综合评价涂料在我国湿热地区的环境耐久性。 结果表明:海水飞溅区涂料的耐腐蚀性参差不齐,在三亚海洋环境试验站飞溅区现场试验多种环境因素下,大部分海水飞溅区涂料耐腐蚀性较差,飞溅区 1 年试验部分样板已严重腐蚀。
  • 邵海龙, 张宏洲, 白卓鑫, 张新平, 孙佳佳, 徐 栋
    涂料工业. 2015, 45(6): 6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聚酯彩涂板面漆附着的基本因素,通过对常规涂料与经不同老化时间的聚酯彩涂板进行配套试验,并长期对其层间附着力进行检测,选择了几款针对不同需求的聚酯彩涂板表面覆涂涂料,与聚酯彩涂板面漆的层间附着力性能良好。 并成功应用在彩涂板的翻新和修复工程中。
  • 孔慧清1, 2, 陈雪影1, 卢秋雁1, 2, 李 雄1, 2, 邹学洪3
    涂料工业. 2015, 45(6): 63-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不同的羟乙基纤维素(HEC)水溶液样品中分别添加防腐杀菌剂和纤维素酶,考察存放不同时间后 HEC 水溶液的黏度稳定性和酶解稳定性。 结果表明:在不添加防腐杀菌剂的情况下,防酶型 HEC 水溶液的黏度可较长时间保持稳定,而非防酶型的 HEC 水溶液的黏度随存放时间的延长出现明显下降;添加防腐杀菌剂后,防酶型和非防酶型 HEC 水溶液均有良好的黏度稳定性。 添加纤维素酶后,防酶和非防酶型的 HEC 水溶液均会发生降解以致其黏度下降,其中非防酶型的黏度下降最快,并明显伴有还原糖的产生。 研究结果可为 HEC 生产与应用企业测试产品性能与质量、制定水性涂料用 HEC 的行标或国标提供参考。
  • 涂装技术
  • 靳玉涛, 冉 浩
    涂料工业. 2015, 45(6): 68-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性色漆局部针孔是车身色漆涂装发生频次较高的漆病之一。 通过提高预烘干温度、降低色漆膜厚、降低预烘干热循环风空气含水量等措施和方法,彻底解决了车身局部因脱水率不足引起的水性色漆“针孔”问题。
  • 李庆华, 冯王高, 曾 政, 刘小辉
    涂料工业. 2015, 45(6): 71-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热泵作为一种高效节能装置,能够降低能耗、削减 CO2 排放量,并且能充分利用空气中的能量及涂装车间排出的能量等来实现涂装车间的节能减排。 文章介绍了热泵系统的原理及其节能减排特性,并结合东风乘用车公司涂装车间的应用实际,重点介绍了热泵技术在涂装车间的开发应用及其带来的经济效益。
  • 霍明亮, 王海东, 稽玉章, 黄晓群
    涂料工业. 2015, 45(6): 77-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工艺试验分析了某高精度天线铝合金面板常规加工流程中出现的喷涂死角、涂膜起皱和附着力差等涂装防护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工艺优化,并对新工艺流程进行了试验和生产验证。 结果表明:新工艺改进了面板粘接与后续涂装的工艺流程,很好地解决了常规流程存在的各种涂装防护问题,提高了产品防护质量,符合实际生产加工的工程应用要求。
  • 王旭东, 缴立立
    涂料工业. 2015, 45(6): 80-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海洋石油开采工程中,海上生产设施的各个环节通过管道形成相互关联、相互协调作业的生产系统,海底管线安全对整个海洋石油产业都非常重要。 海管的腐蚀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而其中又以海管节点的腐蚀保护最难以实现。 介绍了常用的海底管线节点防腐涂层和几种新型涂层,分析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和施工的难点,展望了海管节点防腐设计和涂装施工未来的发展方向。
  • 科学观点
  • 田 恺, 于智睿, 李 晶
    涂料工业. 2015, 45(6): 84-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儿童玩具“指画颜料”概念以及生产、使用和检测过程中相关组成元素的限量要求及各国关于指画颜料的相关标准及研究现状。 通过将当前最为全面的欧洲标准 EN71-7:2014《玩具安全—第7部分:指画颜料标准———要求和测定方法》与其他国家相关标准对比,重点分析了各国指画颜料有害物质限量要求的区别和特点,以及目前我国儿童玩具指画颜料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指画颜料相关标准的完善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