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第37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07-11-01
  

  • 全选
    |
  • 姚伯龙, 杨同华, 罗 凯, 宋洪昌, 陈明清
    涂料工业. 2007, 37(11): 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一种新型水性UV涂料制备技术,可得到用传统方法无法获得的图案化涂膜。利用扫描电镜、DSC、凝胶渗透色谱等对该图案化聚合物进行分析表征;考察了不同功能添加剂对涂膜形貌的影响;并讨论了光照时间、光引发剂用量与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间的关系。
  • 魏连启, 刘 朋, 王建昌, 叶树峰, 谢裕生, 陈运法
    涂料工业. 2007, 37(11): 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添加三聚磷酸铝和调整pH值制备了一种新型的钢坯高温防氧化涂料用磷酸铝系无机复合粘结剂,分别用TG-DTA、SEM和XRD对无机复合粘结剂进行了热性能测试和结构形貌表征。结果表明,无机复合粘结剂的耐高温性能好,高温交联网状结构复杂,三聚磷酸铝在低温体系中起到了一定的固化剂作用,提高了防氧化涂料粘结剂的高温粘结作用。与涂料的结合应用实验表明,添加4%的无机复合粘结剂有利于涂料在高温基体上的喷涂和附着,提高了涂料的高温防氧化效果。
  • 熊远钦, 肖多闻, 徐伟箭
    涂料工业. 2007, 37(11): 8-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醇溶性聚酰胺树脂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反应,合成水性油墨用接枝共聚物-自乳化聚酰胺树脂,并结合相反转技术制备水性聚酰胺乳液。研究了单体配比、溶剂选择及其用量、引发剂用量对聚合工艺和乳液性能的影响。对影响乳液性能的因素如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等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表征。
  • 孙攀峰, 缪培凯, 张振林, 杨爱军, 唐文睿, 王宜鹏, 杨 刚
    涂料工业. 2007, 37(11): 1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低能电子束处理多种配方的涂料,研究了辐射剂量、加速电压和氧气浓度对涂料固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气浓度高于一定程度时将会导致涂层固化困难,辐射剂量对涂膜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较高的加速电压有利于较厚涂层的固化。并对EB固化与UV固化后的涂膜性能进行了对比测试,表明EB固化涂料在性能上存在明显的优势。
  • 黄亚侬, 刘春艳, 黄凯兵
    涂料工业. 2007, 37(11): 15-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研究乳液聚合条件对聚醋酸乙烯酯(PVAc)乳胶粒子大小、粒径分布以及乳液Zeta电位的影响,得出:在强酸性条件下,不易制得稳定PVAc乳液;在弱酸性条件下制得乳液的乳胶粒子粒径较小,粒径分布较宽,且存在两种电性相反电荷;在中性条件下所制得的乳胶粒径较大,分布较窄,存在两种Zeta电位;在碱性条件下制得的乳胶粒径最大,分布最窄,且只存在一种Zeta电位。
  • 赵瑞华, 李树材, 刘景芳
    涂料工业. 2007, 37(11): 19-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苯酚、ε-己内酰胺(ε-CL)、丙二酸二乙酯等封闭剂封闭TDI型聚氨酯预聚物,得到了一系列单组分聚氨酯乳液,并对其乳液稳定性、粒径,胶膜耐水性等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胶膜的耐溶剂性、耐水性等性能均有提高。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封闭型预聚物的解封闭温度进行了研究,发现以ε-己内酰胺作封闭剂时聚氨酯预聚物在160℃左右解封,以丙二酸二乙酯作封闭剂时在140℃左右解封。
  • 刘 琳, 刘 洋, 张 彰
    涂料工业. 2007, 37(11): 22-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低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的聚苯乙烯为原料,合成低相对分子质量溴化聚苯乙烯;讨论溴化剂用量对溴化聚苯乙烯溴含量的影响;通过溶剂复配提高催化剂的溶解性,制备高溴含量溴化聚苯乙烯;用热失重分析溴化聚苯乙烯的热稳定性。
  • 丁帮勇, 陈月珍, 潘玉红, 王红岩
    涂料工业. 2007, 37(11): 26-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环保型低芳烃双组分聚氨酯涂料是一种兼顾了性能和环境保护的新型涂料体系,近年来在国外已取得较快的发展,在中国尚属首次推向市场。本文概述了该涂料的研究进展、涂料的组成、制备,及其在建筑外墙涂料、塑料涂料中的应用,讨论了助剂、溶剂、颜填料的选择对性能的影响,研究了涂料的应用性能。
  • 王文芳, 李少香, 王扬利, 刘鲁梅, 刘光烨
    涂料工业. 2007, 37(11): 3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杂化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水性环氧-丙烯酸酯杂化乳液,考察了乳化剂种类和用量对乳液单体转化率、凝聚率和电解质稳定性的影响,通过FT-IR、GPC、UV对所得乳液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环氧树脂与丙烯酸酯发生了接枝反应,并形成核壳结构。采用阴离子和非离子乳化剂复合体系(非∶阴=2∶1),用量为单体总量的2.5%~3%时,所得乳液综合性能优良。
  • 胡国文, 吴鸣虎, 孙绍发, 黄文平
    涂料工业. 2007, 37(11): 34-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合成了脲醛树脂(UF)和含磷聚氨酯(PPU)阻燃剂;探讨了溶剂对涂膜表面性能的影响,并对涂膜硬度、附着力进行了分析测试,对市售阻燃剂和自制阻燃剂的阻燃效果作了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脲醛加入量约40%、丁醇用量为8%时涂膜的综合性能较好;在市售阻燃剂中,以磷酸三(β-氯乙基)酯(TCEP)和无机阻燃剂的复合阻燃剂(9.0%)阻燃效果最好,但仍不如含PPU阻燃剂的效果好。
  • 杨 霞, 张德震
    涂料工业. 2007, 37(11): 38-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用阳离子型改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非离子型改性剂聚乙二醇(750)对蒙脱土进行两次插层改性的方法,用XRD和TGA等测试手段对有机改性后蒙脱土的内层结构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其层间距和有机物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并通过分散实验证明了改性蒙脱土在有机溶剂中有很好的分散性。优化了制备复合改性蒙脱土的反应条件。
  • 张 良, 姚 超, 丁永红, 李效棠, 李连惠
    涂料工业. 2007, 37(11): 4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饱和氯化钠对凹凸棒土进行离子交换,利用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对凹凸棒土进行有机改性,并且通过XRD、FT-IR、TG-DTA、EDS等分析手段对改性前后凹凸棒土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有机改性后大约有9.0%的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以物理吸附的形式存在于凹凸棒土的表面。离子交换对凹凸棒土的晶体结构、成分和有机表面改性的影响很小。
  • 赵晓东, 陈 红, 魏仁华
    涂料工业. 2007, 37(11): 44-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中国氟碳涂料品种、制造及销售企业、市场供需状况、以及在建筑、防腐等领域的应用现状等方面,较全面地分析了我国氟碳涂料现状。指出了目前行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我国氟碳涂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 汪娟丽, 李玉虎, 张晓娜
    涂料工业. 2007, 37(11): 49-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环氧树脂水性化化学改性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近期国内外水性环氧树脂的应用领域。
  • 孙兴平, 王德海
    涂料工业. 2007, 37(11): 53-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环氧丙烯酸酯从双酯合成到双酯的改性,以及近几年新提出的单酯合成及应用的研究现状,评述了环氧丙烯酸酯,尤其是环氧丙烯酸单酯合成的研究进展。
  • 黄宁
    涂料工业. 2007, 37(11): 57-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几种分析仪器的适用范围、分析方法,并举例说明这些仪器在涂料用树脂的研发、生产及应用中的作用。
  • 曹晓东, 张 平, 季小沛
    涂料工业. 2007, 37(11): 6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涂层试板耐中性盐雾试验中关于划线的几种形式、划线方法以及试验后的评定方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讨论。
  • 杨靖华, 曹祖宾
    涂料工业. 2007, 37(11): 63-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乙烯裂解的C9芳烃馏分(简称C9馏分),因富含有大量不饱和组分,是很好的聚合原料。本文介绍了利用沸程在100~200℃间的C9馏分为原料,以Lewis酸作为催化剂,进行阳离子聚合反应制备芳烃溶剂油的工艺。考察了以BF3与AlCl3的乙醚络合物作为催化剂对产品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聚合反应及产品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出,用C9馏分生产芳烃溶剂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55℃,反应时间6 h,BF3与AlCl3配比为1∶4,用量2.5%,芳烃溶剂油的收率最高为76.67%,并同时可得到少量深色石油树脂,软化点可达112℃。反应后处理采用加入固体碱终止,避免了产生大量废水。
  • 杜 郢, 蔡华兵, 张寿军, 杨恩华, 陈海东
    涂料工业. 2007, 37(11): 66-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废弃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对国产二聚酸型聚酰胺(PA)进行改性,合成了满足热缩材料、电视机和汽车等领域使用要求的聚酰胺热熔胶。采用GPC、DSC、SEM等测试手段对产品进行表征,分析了合成过程,考察了影响产品性能的主要因素,并将所得产品与改性前PA及进口同类产品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反应主要由酯-酰胺交换、醇解和缩聚三步构成;共混时间延长,温度升高,酯-酰胺交换程度加深,产品软化点升高;PET加量增加,产品软化点提高,超过20%时,体系相容性变差,产品呈脆性;缩聚时间越长,产品黏度越大,软化点越高。
  • 李桂林
    涂料工业. 2007, 37(11): 70-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协同增效技术在环境友好涂料配方设计中的应用。并从合成树脂、颜填料、助剂和固化剂四个方面列举了协同增效的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