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第36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06-07-01
  

  • 全选
    |
  • 石耀刚, 杨光成, 张长生, 王建华
    涂料工业. 2006, 36(7): 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真空沉积技术制备了聚氯代对二甲苯(Parylene C)涂膜,考核了聚氯代对二甲苯涂膜与特种材料的附着力及涂膜的拉伸性能、耐化学介质性能、表面抗静电性能,并对具有复杂形状的工件表面进行均匀涂覆作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聚氯代对二甲苯涂膜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可以在复杂形状工件表面形成均匀涂膜,对被涂覆材料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 齐圣光, 陈庆礼, 任碧野, 王朝阳, 刘新星, 童 真
    涂料工业. 2006, 36(7): 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插层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蒙脱土/聚苯胺复合材料,并进行了表征。将该复合材料通过共混的方式加入聚酰胺/环氧阴极电泳(CED)涂料中配制成聚苯胺/环氧复合阴极电泳涂料,并利用电化学阻抗谱方法对各电泳涂层的防腐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3.5%NaC l溶液中浸泡10 d后,腐蚀介质不能到达涂层/基底金属界面,金属表面没有发生腐蚀反应。随着聚苯胺含量的增加,复合电泳涂膜的阻抗值增加,具有较好的防腐性能。当聚苯胺含量相同时,与掺杂态聚苯胺复合电泳涂膜相比,本征态聚苯胺复合电泳涂膜具有很高的阻抗值,表现出更好的防腐性能。
  • 宫 红, 罗维巍, 姜 恒
    涂料工业. 2006, 36(7): 8-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研磨法合成了2,4-二羟基二苯甲酮-β-环糊精包合物,经差示量热扫描分析、热重分析、红外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对包合物进行了鉴定,紫外光谱分析表明,包合物没有改变2,4-二羟基二苯甲酮的性质,包合物仍然具有吸收紫外线的能力。
  • 宋丽娜, 闫 辉
    涂料工业. 2006, 36(7): 1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国产增韧剂对市售的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得到效果良好的增韧环氧粉末涂料。SEM分析表明,增韧剂的加入,在树脂集体内部形成了海岛结构,增韧剂微粒的存在,使得粉末涂料的韧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DMA分析表明,增韧前后粉末涂料的储能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均有所升高。DTA分析表明,少量增韧剂的引入有益于树脂的热稳定性能的提高。
  • 李永清, 朱 锡, 石 勇, 关淑英, 郑淑贞
    涂料工业. 2006, 36(7): 14-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 I)、聚醚二元醇为主要原料制得—NCO封端的预聚体,再辅以适当的端基稳定剂得到相应的聚氨酯预聚物(PPU),并按一定比例和环氧树脂E-51混合均匀;另用氨乙基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合成一系列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氨基聚硅氧烷,利用多元胺作固化剂,合成一系列氨基聚硅氧烷改性的聚氨酯/环氧共混聚合物。测试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吸水率,并用表面水接触角对其表面能进行表征,同时对材料进行了表面电子能谱(ESCA)分析。结果表明:氨基聚硅氧烷/聚氨酯/环氧共混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疏水性能和很低的表面能,同时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 范亚平, 任天斌, 黄艳霞, 朱立华, 顾国芳, 任 杰
    涂料工业. 2006, 36(7): 17-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环氧树脂室温固化剂三乙烯四胺进行封端、加成、成盐等一系列改性,制得自乳化水性环氧树脂固化剂;与低相对分子质量的液体环氧树脂混合后,获得了水性环氧树脂涂料。研究了不同封端剂对固化剂乳化性能的影响以及与环氧树脂配成涂料后对涂膜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对固化成膜过程的观察,阐述了水性环氧体系固化机理。获得的涂料乳液粒径小于2μm;涂膜硬度>0.7;附着力1级;涂膜具有良好的透明性、耐水性及耐化学药品性。
  • 王长庚
    涂料工业. 2006, 36(7): 22-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讨论了国内外汽车漆发展概况以及用脂肪酸合成超短油度树脂和叔碳酸缩水甘油酯改性聚酯树脂混拼制成具有高装饰性、高耐候性的高固体分汽车面漆的配方设计、工艺控制和新材料的运用,强调了合成树脂的高耐候性和高装饰性要求,同时把产品与国内外同类产品作了比较,并分析了高固体低黏度聚酯汽车漆涂层装饰性优良的机理。
  • 顾军渭, 张广成, 董善来, 贾丙雷, 唐玉生
    涂料工业. 2006, 36(7): 26-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讨论了不同颜填料及用量对涂料防火性能的影响,采用XRD和FT-IR对涂层燃烧后的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添加TiO2和可膨胀石墨后,涂层的防火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且当TiO2和可膨胀石墨添加量分别为7.5%和4%时,炭化层的强度明显增加,涂层的防火性能最好。
  • 方荣利, 王 林, 张雪峰
    涂料工业. 2006, 36(7): 29-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无乳化剂下合成了硅丙乳液。利用丙烯酸丁酯与甲基丙烯酸(钠)制备低聚物P(BA/MANa)代替乳化剂,由于低聚物P(BA/MANa)与合成的硅丙乳液P(BA/MMA)结构中都有PBA链段,有利于两者互容,因此,在硅丙乳液合成中虽不使用乳化剂,但乳化效果更好。研究了丙烯酸丁酯与甲基丙烯酸单体配比、pH值变化对低聚物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低聚物用量、软硬单体配比、有机硅单体种类与用量、有机硅单体(KH-570)加入方式等对合成硅丙乳液性能的影响,找出了合成无皂种子乳液与无皂硅丙乳液的最佳工艺参数,合成的无皂硅丙乳液的耐候性、耐水性等性能更加优良,硅丙乳液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 谢富春, 余东升, 张玉清, 朱长春
    涂料工业. 2006, 36(7): 34-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聚乙二醇(PEG)和二异氰酸酯为原料,通过测定—NCO的含量,确定了预聚反应的时间和温度,合成了聚醚型聚氨酯预聚体;对影响预聚体合成的因素:异氰酸酯的种类、n(—NCO)∶n(—OH)、二异氰酸酯的自聚、水分的含量以及预聚体的贮存稳定性等进行了研究。
  • 周诗彪, 熊志夫, 张维庆, 李 林, 张儒祥, 肖安国
    涂料工业. 2006, 36(7): 38-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AIBN作引发剂、巯基乙酸作链转移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作封端剂、苄基氯化三乙胺作催化剂,合成了紫外光固化粉末涂料用的不饱和丙烯酸酯共聚物(即光敏聚合物)。探讨了投料单体组成对光敏聚合物玻璃化温度的影响,考察了封端反应条件对光敏聚合物分子有效率的影响。对合成的预聚物及光敏聚合物进行了UV、FT-IR、DSC测试表征。研究表明:要制得有效率高的光敏聚合物分子,适宜的反应条件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与预聚物物质的量之比1.5~2.0,反应温度为138℃,反应时间为9~12 h,催化剂的用量选择在1.0%~1.5%(以GMA与预聚物总物质的量计)。
  • 王连盛, 徐 楠, 刘亚康
    涂料工业. 2006, 36(7): 41-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以苯乙烯为核,丙烯酸酯类为壳的核壳乳液,采用丙烯酸为功能性单体,成膜后羧基为极性基团分布在涂膜表面达到亲水目的。讨论了功能单体丙烯酸(AA)在乳胶粒表面的分布情况及其加量对涂膜亲水性的影响,通过电导滴定发现当AA的加入量为3%时,水相中游离的丙烯酸含量为5.57%,聚合物表面的羧基含量为36.11%,涂膜的亲水性达到最佳,水接触角为51.1°。本文还讨论了核壳法和核壳翻转法对乳胶粒表面羧基分布及涂膜亲水性能的影响,两者的电导滴定曲线形状一致,由两个当量点可以计算出水相中游离的丙烯酸含量为1.47%,而乳胶粒表面羧基分布的含量为43.59%,可见,用核壳翻转法合成的乳液,乳胶粒表面羧基分布含量比普通聚合方法合成的乳胶粒表面羧基分布含量高,涂膜亲水性进一步提高,水接触角降低为44.5°。
  • 赵丽燕, 蒋惠亮
    涂料工业. 2006, 36(7): 46-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二缩三乙二醇酯交换反应的方式合成了二缩三乙二醇双甲基丙烯酸酯,并考察了反应的时间进程,建立了酯交换反应的速率方程和表观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在反应的最初4 h内,二缩三乙二醇双甲基丙烯酸酯的收率即可达到95%以上,酯交换反应速率方程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按照酯交换反应机理建立的动力学模型,经实验数据拟合,模型基本正确,线性相关系数为0.992。
  • 孟东阳, 刘安心, 殷勇青
    涂料工业. 2006, 36(7): 5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影响车身面漆涂层质量的因素,即电泳底漆的粗糙度Ra对面漆涂层的光泽、鲜映性、橘皮、附着力、耐冲击性等性能的影响;是否喷涂中涂对面漆涂层的光泽、鲜映性、橘皮、紫外老化等性能的影响;抛光对面漆涂层外观质量的影响。
  • 封凤芝, 封杰南
    涂料工业. 2006, 36(7): 52-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目前美国流行的仿古家具的涂装方式、工艺流程和涂装材料。该工艺是一种缺陷美的涂装方式,是着色剂和硝基漆的完美结合。与目前国内常用的家具的制作工艺、涂装方式、涂装材料不同,本文较详细地描述了基材破坏处理、着色剂的品种、硝基漆的特点、特种漆的用途和涂装工艺流程。
  • 冯世芳
    涂料工业. 2006, 36(7): 56-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ISO标准和ASTM标准中漆膜耐划伤性的两种测试方法,即用弧形划针测定漆膜耐划伤性和用尖顶划针测定漆膜耐划伤性的原理、仪器设备、测试步骤和结果表示等内容。给出了两种测试方法的主要差异。
  • 王健犀
    涂料工业. 2006, 36(7): 59-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色差测量目的以及被测涂层表面所含色浆对入射光反射的特性和纹理不同,应当选择不同的色差测量设备和测色几何条件。介绍了市场上常见的几种不透明物体的色差测量设备,并就其光路原理和其对应测色几何条件下测量数据的意义及适用场合进行了说明。
  • 蔡传琦
    涂料工业. 2006, 36(7): 61-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浅色调的氧化铁红(简称浅色铁红)和浅色调氧化铁黄(简称浅色铁黄)的光学性能、颜料性能及其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