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第3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6-02-01
  

  • 全选
    |
  • 孙培勤, 杨勋兰, 孙绍晖, 刘大壮
    涂料工业. 2006, 36(2): 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丙烯酸接枝改性环氧树脂的方法制得了自乳化自交联型的乳液, 针对乳液在涂料应用中的重要性能, 考察了乳液黏度随固含量、温度和 pH 值的变化规律。通过测定涂膜吸水率、交联率, 得到了涂膜的固化规律, 并用红外光谱分析了涂膜的固化反应。结果表明: 制得的涂膜耐水性、附着力、柔韧性和防腐蚀等性能优异。
  • 刘小强,杜仕国 ,闫 军, 施冬梅,鲁彦玲
    涂料工业. 2006, 36(2): 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主要工艺参数对 ATO 抗静电涂料导电性能的影响, 用渗滤模型分析了导电填料含量对涂层导电性能的影响;填料表面处理实验表明, 偶联剂能提高 ATO的最大填充量。 另外, 讨论了基体树脂种类、固化工艺对涂层导电性能的影响, 并确定了优化的工艺参数。
  • 青晨, 蔡佩英, 徐建军, 叶光斗, 李守群
    涂料工业. 2006, 36(2): 7-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醋酸乙烯 ( VA c)为主单体, 丙烯酸 ( AA) 为改性功能单体, 以半连续加料方式进行无皂乳液共聚过程,得到了稳定且固含量为 30% 左右的乳液。探讨了功能单体 AA含量、反应温度等对共聚的影响。采用 FT- IR、粒径分析等方法对共聚物的组成、乳胶粒子的尺寸及分布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 在 ( 65 ±2 )℃ 下聚合, 所得乳液稳定性好、转化率高、反应完全, 且随着功能单体 AA含量的增加, 乳液黏度上升、单体转化率下降、乳胶粒粒径变小且粒径呈单分散性。
  • 蔡 娟, 舒武炳, 贠伦刚, 昝丽娜
    涂料工业. 2006, 36(2): 1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环氧豆油与丙烯酸反应制备出环氧豆油丙烯酸酯预聚物, 研究了活性稀释剂的组成、配比对紫外光固化速率、固化膜性能及施工性能的影响, 并利用红外光谱对涂料光固化前后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活性稀释剂的加入量以 30% 为宜, 当其配比为 10% 苯乙烯, 20% 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时, 光固化速率较快, 固化膜无色透明, 表面光滑平整, 其硬度达到 3H, 且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附着力。
  • 蔡传琦
    涂料工业. 2006, 36(2): 15-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论述了氨中和硫酸亚铁合成氧化铁红工艺中二次晶种———真实晶核的存在, 并阐述了在氧化合成(二步氧化)初期真实晶核的形成过程。
  • 陈士昆, 储昭荣
    涂料工业. 2006, 36(2): 19-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 以 N -乙烯基吡咯烷酮、丙烯酸丁酯为活性单体, 环氧丙烯酸酯树脂为预聚物, 纳米氮化硅粉体为无机填料制备出性能较好的紫外光固化纳米复合树脂 。该纳米复合树脂与基体树脂相比较, 体积收缩率降低 38% , 拉伸强度提高 31% 。透射电镜测试表明: 在纳米复合材料中, 纳米 S i3N4粉体均匀分散在基体中; 红外光谱表征表明, 纳米 S i3N4和基体树脂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 葛俊伟, 胡剑青, 胡飞燕, 涂伟萍
    涂料工业. 2006, 36(2): 2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合成阳离子型丙烯酸羟基树脂, 自制半封闭异氰酸酯固化剂的基础上, 通过半封闭固化剂留有的) NCO基团与丙烯酸树枝上羟基的反应, 将半封闭固化剂接枝到丙烯酸树脂上, 制备了性能良好的单组分接枝型自交联丙烯酸阴极电泳涂料树脂, 讨论了封闭剂种类、封闭度、封闭反应温度、接枝反应温度等的影响。
  • 黄东勤, 张子勇
    涂料工业. 2006, 36(2): 25-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方法合成了几种不同 - 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含量的丙烯酸树脂, 以及采用双键和硅氢的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种环状结构的前驱体 ( D4 - VTMO)。两者通过溶胶 - 凝胶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交联型有机 - 无机杂化涂料。用红外光谱 ( FT - IR) 对涂膜结构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对涂膜的基本性能、热失质量( TG)和耐化学试剂性能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该涂料性能优异。
  • 刘玉琴, 冯燕桃, 彭 轩
    涂料工业. 2006, 36(2): 29-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单介绍采油用小口径地下管道的腐蚀因素、状况及现用的防腐蚀技术, 并对小口径管道薄层防腐蚀涂料配方、性能、技术指标及施工等进行了探讨。
  • 夏范武, 王建刚
    涂料工业. 2006, 36(2): 34-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热固性氟树脂用于卷材涂料涂装涉及到多项性能的平衡调整, 本文从底漆和氟碳面漆的角度探讨了这些性能的影响因素。并根据树脂和配漆两方面所进行的试验, 介绍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 汪国平
    涂料工业. 2006, 36(2): 42-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船舶涂料市场、国际造船涂装的法规、涂装环境保护及研究开发厚膜涂料、快干型涂料等船舶涂料新品种等 4个方面, 论述了船舶涂料涂装的发展趋势。
  • 张宇东, 许茂东, 邱万军, 辛后群, 吴之传
    涂料工业. 2006, 36(2): 46-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聚醋酸乙烯酯 ( PVA c)为配体, 与 CuC l2在乙醇溶液中进行反应, 生成 PVAc- Cu(Ⅱ )配合物。合成反应在室温下进行, 反应时间以 2 h为宜; 用电导率法得出 PVAc- Cu( Ⅱ ) 配合物中金属离子与 PVA c链节单元 CH 2 CH( OCOCH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4。以次亚磷酸钠为还原剂, 在回流条件下对新合成的 PVA c- Cu( Ⅱ )配合物进行还原, 制得纳米铜 /聚醋酸乙烯酯复合材料。 IR分析表明: PVA c- Cu( Ⅱ )配合物中 PVAc链节中的 CH3 COO 中的羰基氧提供孤对电子与金属离子 Cu( Ⅱ )形成配位键。用透射电子显微镜 ( TEM )对纳米铜 /聚醋酸乙烯酯复合材料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中铜粒子的粒径在 125~ 37 5 nm范围。
  • 丁云飞, 王高飞, 陈延东, 周 毅
    涂料工业. 2006, 36(2): 49-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低浓度、高毒性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 VOC )污染大气, 造成/ 病态建筑综合症 ( SBS ) 0, 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空气中的负离子除有利于人体生理健康以外, 还能有效分解空气中的 VOC。将一种负离子添加剂添加到墙体涂料中, 可以得到一种能有效释放负离子的涂料。本文测试了涂刷负离子添加剂涂料的测试小室中负离子分解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 TVOC )及甲醛的性能, 结果证明: 涂料释放的负离子能有效分解 VOC, 使室内 VOC 的浓度在较短时间内满足 GB /T 18883—2002的要求。
  • 孙明超, 徐日炜, 胡向蔚, 余鼎声
    涂料工业. 2006, 36(2): 52-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对叔丁基酚、苯酚、甲醛水溶液为原料, 在氨水的催化下, 合成了一种对叔丁基酚改性的甲阶酚醛树脂。考察了对叔丁基酚含量对固含量和涂料性能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DSC 和 GPC 方法分析了产物的结构, 并与环氧树脂混合配制出一种性能优异的非双酚 A 型食品罐用环氧酚醛涂料。
  • 李 冰, 封 伟, 葛德民
    涂料工业. 2006, 36(2): 55-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环氧树脂、聚酰胺树脂为主要原料制备阴极树脂并分散成乳液, 再与色浆按 3B1的比例混合, 加入适量的水, 配制成固体分 19% 的槽液, 熟化后进行电泳涂装。对槽液性能、涂料耐性和泳极状况进行了分析测试, 并介绍了双组分阴极电泳漆的优点。
  • 黄之杰, 朱焕勤, 尚振锋
    涂料工业. 2006, 36(2): 58-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云母钛珠光颜料的包膜机理, 研究了云母钛珠光颜料在涂料中的分散性以及颜料粒径和含量对涂料光学性能和各种机械性能的影响。